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审定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三)(2课时)
因数与倍数(7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9课时)
图形的运动(3课时)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折线统计图(3课时)
数学广角(2课时)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2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改进因数与倍数的编排,易于学生理解。
改进分数有关内容的编排,注重沟通知识间的互相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改进统计内容的编排,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数学素养。
加强解决问题的编排,培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各个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内容安排及其主要的特点
1、在小学阶段,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三个层次: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几何组合体。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或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出几何组合体。
2、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最好每个学生有一套相应的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活动及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子动手。
3、精心组织教学,使操作更有实效。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促进数感的发展。
3、了解质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4、知道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5、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通过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偶性),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因数和倍数
例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例2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例3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第2节
2、5、3的倍数的特征
例1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
例2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第3节
质数和合数
例1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例2解决问题:探索和的奇偶性
三、教材内容的主要特点
1、本单元知识是学习第四单元知识的奠基石,两单元知识都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又把两个单元分开编排,能够分散难点,减少教与学的困难。
2、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事实上,学生在约分、通分时,实际采用口算,几乎不用短除法,因此精简了分解质因数、互质数。
3、因数、倍数采用除法的表示形式,更便于领悟这两个概念反映了整数除法中余数为0的情况,而不是针对整数乘法来说的。
四、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理解与记忆。
3、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的完整过程。例如:用百数表探索2、5、3的倍数特征,100以内质数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等。
4、处理好概念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例如:0是任何非零自然数的倍数,自然也是2的倍数,所以0是偶数。但是,到了研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如果不排除0,很多问题无从讨论,也没有数学意义了。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表象,会利用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编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例1、例2)
正方体的认识(例3)
表面积的含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例1、例2)
体积和体积单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体积计算(例1)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例2、例3、例4)
容积和容积单位(例5)
不规则图形的体积(例6)
三、教材编排特点
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加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
成过程。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建议
1、整体入手,形成“立体图形”研究的基本思路。从棱、顶点、面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思路对今后学习起到迁移的影响。
2、以观念(表面积、体积)的理解为支撑点,探究计算公式,理解公式的意义。
3、重视体积单位、容积单位表象的建立。
4、重视想象,将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贯穿始终。
5、注意着眼单元目标,整体把握教材。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手机问题。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内容安排及其主要特点
(一)主要内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主要特点
1、从历史、现实、数学多个角度呈现分数的来源。
2、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安排在约分之前;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学了就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减少枯燥,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
3、分数大小比较不单独,而是与通分结合一起学习;增加了带分数的概念;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先给出概念与求法,再应用到解决问题。
三、教学建议
关注已有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同时为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解决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化抽象为具体(现实情景来帮助理解);化抽象为直观(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在适当的水平上,及时抽象,建构数学概念。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方法。如约分和通分,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操作背后的道理。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