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八年级下语文《五柳先生传》公开课教案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下面提供多套公开课教案供您参考!
《五柳先生传》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⑵ 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⑶ 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 指导同学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⑵ 指导同学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同学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同学探究意识。
   ⑶ 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掌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同学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组织同学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同学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同学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同学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掌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同学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同学探究考虑,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一、导语设计
  设计1: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2: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示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掌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同学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掌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同学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⑴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⑵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传:chuán(  ) 号:háo(  ) 好:hǎo(  )
    zhuàn(  )   hào(  )   hào(  )
乐:lè(  )  期:qī(  )   少:shǎo(  )
   yuè(  )jī(  )shào(  )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
  ⑴ shìzhélìnhèdānjíyúqiánchóu
  ⑵ 传说、传记呼号、号召好坏、喜好快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同学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依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同学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竞赛,激发同学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掌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⑴ 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⑵ 一词多义。
     之:或置酒南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
     言: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甚:生吞活剥   所欲有甚于生者 
     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目似瞑,意暇甚
     得: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志:以乐其志   颇示已志
     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 古今异义:
     赞曰“亦不详其姓字”
   ⑷ 翻译下列句子:
    ①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同学回答,明确:
   ⑴ 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⑵ 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推测、反问)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⑶ 赞曰(传记后和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誉、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⑷ 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身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身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同学理清思路,理解文意。(多媒体显示)
   ⑴ 课文哪些语句表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⑵ 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⑶ 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同学考虑、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明确:
   ⑴ 文章表示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生吞活剥”,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抚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⑵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同学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身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⑶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同学回答,形成板书。
3、同学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身的看法。
    同学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同学自身介绍或投影显示。同学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考虑、讨论交流,形成自身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协助同学理解文章的主旨。
    同学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同学能自圆其说即可。
  2、同学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生吞活剥”呢?
   ⑵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同学明确:
   ⑴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掌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生吞活剥”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⑵ 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泰然自若,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同学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⑴ 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同学明确。
     生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示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括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若无其事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括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⑵ 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