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磨课”之初探
浙江省建德市大同第一初级中学黄水林
一、缘起与认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磨课就是最好的综合体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①
“磨”,在这儿应该是“切磋,研究”的意思。所谓“磨课”,本人认为就是指由教师根据研究主题,选择教材,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研组以往“备课、上课、说课”方式的基础上,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它强调地是“同一课题”、“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
二、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如何使这课堂45分钟分分精彩,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琢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明确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②
纵观我们身边的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为了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为了应付多如牛毛的各项检查,已经身心疲惫了;相反地,到了本该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时候,已经明显力不从心了。没有多少精力思考教学理论的运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流程的构想、教学时间的科学安排、教学细节的处理等深层次问题了。这样一来,往往会使得原本应该深入钻研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流于肤浅。这与我们当前提倡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背道而驰。
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我们普通教师不可能像那样于漪老师她们那样“磨”课,但是,作为普通教师,借助本校上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机会,每个学期还是应该认认真真磨好几堂课,让这些课成为自己的亮点,为以后的教学储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