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分为三部分内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传播速度。
从时间的分配上划分,初步安排光源5分钟,光的直线传播30分钟,光的传播速度8分钟,总结2分钟。
从教和学的难易程度上划分,光源、光的传播速度较容易,在一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光源,光的传播速度学生也可以自学,教师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点拨,光年的含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第二部分,光的直线传播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上,教师要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还要带领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和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小孔成像也是本节的重点,要进行讲解,得出三个结论,会作小孔成像光路图。
具体说来,光源部分结合幻灯片出了一道判断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题,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光的直线传播部分,八年级学生的潜在知识和感性认识,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比如晚上手电筒的光,雨雾天汽车车灯的光等等。然后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明白“光的直线传播”是的条件。实际上光线是不存在的,那么要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是一种物理模型化思想,这种物理思想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要介绍给学生。
一节课看似简单,仔细分析,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成功之处:
由于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所以我比较注重给学生的一个信息是:物理是有趣而且有用的,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创设环境让学生交流讨论生活中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有关光现象的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领略物理的魅力蕴含于生活中,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不足:
1、演示实验观察效果不太理想。其实光在空气中传播可以用喷雾装置显示光线在空气中的径迹,这个没能实现。
2、仍未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
3、对学生估计有点高以及引导上的不足,比如对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的讨论,之后的回答学生没有答到点上。
4、小孔成像仪器未使用,而是用了视频和动画来讲解。
5、讲课衔接有点突兀,语言运用不优美。
6、没有用在大气层中光线的传播不是沿着直线的反例告诉学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能直线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