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尊敬的林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是一节课前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五个部分进行说课。首先是第一部分
一、教材分析
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
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减少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直观生动实验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学生以分组实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
这是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