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依据课标“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编写的。作为“融入民族文化”的第二框,本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并自觉做中华民族精神弘扬者,因此本课时在第二课的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难点: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学生盲目跟从外来文化、漠视民族文化,造成混乱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践行民族精神显得非常必要。
三、学法与教法
思品课的“实践性”、“人文性”特点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由于这一框的内容多而庞杂,对学生的知识累积和归纳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学生的能力与我们的预期有较大差距。为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将在课前让学生查找完成相关知识,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会甄别与筛选。
我的具体教学流程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间:MV《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