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地理“人文环境”优秀教案

使用教材: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准备:
1.依据P11活动2内容,准备游戏方案。
2.以艺术家、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不同的身分组建考察团,在网络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进行地域文化考察。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以数码摄像“节假日商场门口人头攒动的画面”进入到“人口最多的大洲”学习
学生体会,并感悟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数码摄像机、电脑
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小组活动
指导学生分组研读P106.14,要求学生将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列成表格
学生分组将图幅内容转换成表格,识记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整体参与读图,在小组的交流中掌握科学的读图方法和图表转换方法
小组竞赛
指导学生分组完成P10活动1,鼓励学生又快又准地完成
小结提问: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鼓励学生再想别的方法来说明该问题
1.按人口数给各大洲排队
2.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给各大洲排队
3.计算世界和亚洲净增人口数
能说明亚洲人口最多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学会学习、分析、表述区域地理内容的方法
全班活动
通过游戏反思
课前布置学生将P10活动2改编成游戏,师生课前共同评选出最佳游戏方案。游戏涉及的核心理念: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活动工具:彩色毛线
活动内容:全班分成6个组,每组代表A~F的一项内容,每组派出一名总代表、记录员和联络员,总代表站在固定位置上,记录员负责记录两项内容之间可以建立联系的理由,理由成立即由联络员将两个总代表拴起来。最后将A~F各项内容按因果联系连成网络
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关注他们观点形成的依据并给出评价
学生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以充足的理由说服其他小组
在活动中也可提出疑问,让学生在游戏和观点的碰撞中明白: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彩色毛线
 直观教学不再仅仅由教师完成,而是由学生参与完成,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创造
全班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南中国海──地中海地域文化考察”中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每组时间3分钟,呈现形式不限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华夏地区、印度河、恒河地区、阿拉伯地区在建筑、音乐、舞蹈、服饰、礼仪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民风民俗
学生分组呈现考察活动中最精彩、最能代表某一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的图片、照片、服饰、音乐、舞蹈或饮食等
学生可唱、可跳、可说、也可画或演示文本文稿
视频展示台电脑录音机等
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并让学生感悟到信息技术是今后学习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一方面引领学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中感悟地理,丰富知识外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展示学生特长,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评价
要求评出最精彩的一组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点评,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