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序曲》教案
教学说明:
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好日子》,通过喜庆的情景导入。
2、《春节序曲》作品赏析,了解并掌握音乐作品的情绪、结构特点等。
3、学生通过体验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认识作曲家李焕之。
2、能力目标: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感目标: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
教学方法:
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竖笛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好日子》,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这首歌曲的喜庆气氛,让我们联想到什么节日呢?对了,是春节。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2、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请你说说看。请学生举手来说说自己知道的,然后教师进行补充,用幻灯片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歌曲《好日子》和感兴趣的春节习俗来导入新授,创造喜庆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名曲欣赏:
1、作品简介: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请一个学生来为大家朗读,让大家对这个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第一印象,为一下步的全曲欣赏做好铺垫;让学生朗读,是为了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欣赏全曲: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这首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带着三个问题:(播放《春节序曲》)
①乐曲演奏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答:锣鼓、唢呐、双簧管、长笛、大提琴、小号、英国管、小提琴等。
②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即歌曲的结构)
答: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引子+A+B+A。
③音乐把你带进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之中?
答: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的过节的喜庆气氛。
(设计意图:第一遍全曲欣赏,让学生能完整的去感受乐曲,再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主动地、更层次地去分析乐曲。)
3、分段欣赏:
引子: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
A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
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1)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铃鼓),对照书上的乐谱强拍标记,击打出强拍,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老师示范,并邀请学生一起来感受。
2)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通过与第一主题的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变化,人们那种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B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音乐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
(提示:节奏、速度、节拍、情绪等要素加以理解。)
C第三部分:
请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