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博罗县横河中学王艳萍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使得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更好地将课堂与实际结合,使书面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更易于被感知与认识。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多媒体的推动作用就更加明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多媒体的使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弊端,需要我们共同克服改进。
关键词:多媒体形象化交流多样化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的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似乎已成必然之势。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我略谈几点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学校,学生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孩子家里缺少先进的信息工具,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手段也相当有限,多媒体的应用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进行七年级的《口技》教学时,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就可以尝试用多媒体引入《洛桑学艺》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八年级的《端午的鸭蛋》时,由于学校所在地端午习俗较少,因此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扩展一些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山区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制约,拥有的课外书籍不多,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量。在这样一种现实条件下,该如何来达到我们的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呢?这时候多媒体也是我们很好的一个很好的帮手,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在网上速读名著,而且有很多名著都已经被拍成了电影甚至电视,我们也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加深对它们的了解。如在进行九年级名著《鲁宾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复习时,我就尝试着让学生通过看电影的形式来复习、回顾名著内容,课后布置作业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比较电影与名著的异同点,并在班上交流各自的阅读启示与观后感,事实证明我们班的孩子对这篇名著掌握得十分到位。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在九年级的复习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比如我们在对初中三年的文言文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时就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各个知识点完整而清晰的归纳出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