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基于“微时代”下“微课”内涵理解与设计制作研究

基于“微时代”下“微课”的内涵理解与设计制作的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ICT)的迅猛发展,中国已进入到Web2.0和以3G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诗歌、微音乐、微电影、微学术、微访谈、微时尚、微公益、微文明、微支付、微企业、微整形、微关心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而微课,是一个近几年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教学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让微课的内涵更加深刻。并伴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以及国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的大力实施,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正飞速般地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微时代;微课;基础教育信息化;设计与制作
一、微课的内涵理解
1.微课是如何产生的?
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与现今中小学的微课契合度更高。
在国内,“微课”的最早的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即“课例片段”)。xxxx年,针对传统40或45分钟的、全程实录式的教学课例制作成本高、交互性差、评审难度大、应用率低下的现状,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要求教师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拍摄录制课例(同时要求提供相应知识点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反思等支持学习资源),参赛的作品同步发布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率先开展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微课与班级教学的整合、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而引领了全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
2.微课的概念是什么?
微课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
3.微课的资源构成有哪些?
微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的辅助资源,即: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微练习(或微思考)、微反思(或微反馈),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