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浅议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育

日期:2017-06-28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应当肯定,近年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作了不少探索,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仍存在不少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如教学目标不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代替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简单划一;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手段陈旧呆板,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应付一堂课等。面对知识高速更新、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据联合国教科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xxx总书记也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这就亟待我们的学校教育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轨,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初中的政治课教学应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呢?

一、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而导学式、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的作用在于“导”。它以前学法指导为联结点,引导、启迪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强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比学习知识的结论更为重要,即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培养其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变“理性”到“感性”为“感性”到“理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因问题而产生,而政治课教学中容易激起学生思维兴趣的,往往是对事实材料、社会现实情况的分析。例如,教材正文间隙有不少小字材料、插图、表格等,教师都可以拟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一番讨论总结,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不仅易于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而且更易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一框题时,可以分两部分出示教材中的材料,一部分是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进步性的材料,并设计这样的问题: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的何种特性?如何理解?很显然,学生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民主与封建专制相比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别一部分是关于资本主义民主历史局限性的三则(选举制、议会制、政党制)材料,问:这分别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哪些特性?学生自然通过材料,分别看出资本主义社会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的阶级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资本主义民主”这一部分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就水到渠成了,教师无须再费多少口舌讲解,学生也学得主动,理解得深刻。

第二、变机械直接的提问为灵活有效的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应避免机械的直接的提问。所谓机械的提问,也就是用一些问答题的形式提问,无其他题型运用;所谓直接的提问,就是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少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很容易直截了当地回答出来,显然这些提问都不能较好地满足我们教学目标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提问更艺术呢?其一,提问的题型要灵活多样,可以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辨析、材料分析题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二,要提高提问的效益。即设计的提问对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具有效性。例如,要考查学生对“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关系”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你这样问:生产关系三个方面是什么关系?那么这个题目对你要考查的目标是无效的。如果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请你运用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关系来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基础。如此提问,情形将大不一样。其三,提问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识记巩固,也能让学生整体感知知识点。比如,在学习“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回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判断一个社会制度代替另一个社会制度进步与否必须以什么为标准?再让学生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否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容易整理出答案,而且使学生对判断一种社会变革进步与否的知识点有了整体感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

第三,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教学为整体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不少的老师仍然注重一章一节的教学,学生对单个知识点也掌握得较好,但综合起来就不知所措。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对教师来说,必须做到“细读全书,精钻章节”。在新学期伊始,首先要通晓全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样既有利于整体教学,又有利于知识之间的综合比较,避免断章取义,割裂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要理清框与框之间的联系,归纳大小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类,从而掌握重点,摸准难点,理清知识线索。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过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

第四,变给学生“金子”为教会学生“点金术”。“未来文盲不是不识字的,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21世纪是一个知识激增的世纪,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有立足之地的世纪,因此,政治课教学在进行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学习,即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夯实基础。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呢?所谓会学,有人将之归为会读、会疑、会写、会忆、会用。会读,就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会问,就是鼓励学生勤学好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写,就是培养学生巧记笔记和整理笔记的习惯,提高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会忆,就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咀嚼、反馈、消化”六个字的记忆术,将学过的知识加以理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解、联系、概括和综合;会用,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社会热点,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会创造的核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

第一,设疑启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谓设疑启发,就是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通过设疑启发,才能使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二,鼓励学生培养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思维能力。信息社会给予人们更多的自主性,当代中学生接受知识途径的增多必然会引发思维的活跃及多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要有敢于怀疑和质疑前人的勇气。“无中生有”、“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

简而言之,旁征博引,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立性;画龙点睛,培养创新思维的敏捷性;由浅入深,培养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三、使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面对信息激增、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传统的粉笔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课堂的科技比重和信息含量,增强时代特色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当务之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已直接影响学习本身,学生信息来源不再以相对固定的课本与教师为主,而开始直接面对现实问题,直接寻找、检索并收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报刊、文献、电视传媒,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总之,任何先进的观念要转变成现实,都离不开一定技术手段的支持。创新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它的实现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手段,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能使创新学习的观念更快、更好的实现,已开启了创新学习的一扇大门。

四、突破应试框架,实行“双开”考试

为了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育部于xxxx年3月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全国许多省市的中考纷纷进行重大的改革,在中考中纷纷实行开卷或半开卷的形式。这无疑是思想政治课的一次大解放。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硬着头皮把课文中远离学生实际的“繁、难、偏、旧”的概念和原理记下来、背下来。应试模式的教育实际就是“答”题水平高低的教育。评分的“采点”性,使创新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由于与标准答案不符就不会得到好的分数而受到了冷落。

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他们以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而我们以前的考核、评分方法远远脱离他们的兴趣、特点和真实水平。不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天地,平时学生流露出活跃的独创思维也往往受阻或被压抑。而目前施行“双开考试”却不同,开放性试题的答题可以不拘一格,没有固定、僵化的标准答案,贵在言之有理。比如,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论述时,在利用课本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特别对学生在开放性试卷考核中有独创性见解还予以加分的奖励制度,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实行开卷考试,由于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试题大多在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而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这就迫使学生改变过去的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更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他们平时关心身边的小事和国内外大事,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扩大视野。没有现成答案的束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改变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改造旧事物,创造新事物,提供了机会和领域。

马克思曾经说过:“创新思想就像一颗种子,它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灵性的火花,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种子,而是在于启迪唤醒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得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因此,政治课教学只有善于“变中求进”,才能为学生更好地播种培养这颗“创造种子”,取得更高、更优的教学效益。

浅议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浅议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育》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浅议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育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浅议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育》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