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教学设计

日期:2017-06-28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考点整合: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1)表现
①总体上P100---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个里程碑)
②微观P100---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宏观P101---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P10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例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C)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
【例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xxxx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18%。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C)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总体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特点):P101
(2)经济建设目标P102:4个方面
(3)全面小康建设过程的特点:P102最后一段"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准是共同富裕。
【例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A)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例4】(不定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BD)
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xxxx年力争比xx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B.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
D.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二)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片面发展经济的后果):P103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理解:P103-104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全面发展(四位一体建设),协调发展(坚持"五个统筹"),可持续发展
(3)提出和树立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P104):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例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B)
①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坚持以人为本
③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④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膝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据此回答。我国水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D)
A.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B.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C.坚持协调的发展观D.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例7】在中国经济系统和循环体系构建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经济系统、绿色循环体系和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制度政策创新体系、绿色科技支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绿色经济激励体系、绿色监督管理体系、绿色评价预测体系和人才技术绿色培训体系的建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经济持续发展。(注: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1)简要说明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2)有人认为:"衡量经济建设成就的唯一指标是GDP的增长。"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此观点是不科学的。因为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唯一指标,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让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原因或重要性)?P105-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
(2)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体措施)?P105-4个方面
①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什么?怎么样?)
③统筹城乡发展(原因、措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④统筹区域发展(原因、措施)--东中西互动
【例8】(不定选)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实现"东西互动"有利于(ACD)
A.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B.西部尽快赶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
C.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D.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教学设计》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