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历史]教学设计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课文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二是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此,我国进入了八年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同时,本课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日本政客近年来不断参拜靖国神社,还有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也是热点问题,因此,我以此为契合点,同时结合活动课四《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对本课进行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新课标提倡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2、通过搜集、阅读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材料及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认清日本军国主义者歪曲历史本质的能力。
3、通过以"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为主题写一封信给日本中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历史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新课程倡导"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以及教材的内容收集材料进行补充,通过将自己收集的材料通过讲故事和写信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既学习了这一阶段的基本史实,又培养了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军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认识日本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三)根据课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
二、说学情
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在语文课上已经接触对卢沟桥事变,而且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课堂应顺应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朴素的爱憎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插入与教材相关的现实素材或相应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情感。
三、说教法
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和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来说有:
情景法--用图片、影像及生动的语言再现情景,使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探究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
其他方法:读书指导法、比较法等
同时,采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便于学生理解,增强信息量(充分集合文字、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如日本侵华老兵卢沟桥下跪忏悔、南京大屠杀最新发现图片、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Flash《追忆》等),同时可以营造情景氛围作为学生活动补充。
四、说学法
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非常必要。本课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可通过对教师提出的讨论题进行认真讨论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地理等相关学科的关系;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史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又加强了情感上的教育;还通过搜集资料,以"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为主题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使学生正视这段历史、牢记惨痛教训,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取师生一体在上,教材在下的倒三角的互动教学模式,充分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元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进行如下教学程序:
1、图片导入、创设情景
"卢沟晓月"图片和"日本侵华老兵卢沟桥上下跪忏悔"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卢沟桥事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动动脑。播放影像资料《卢沟桥事变》,再现历史真实,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卢沟桥事变,进而要学生动动脑: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出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和图,结合地理知识分组讨论探究,学生回答后,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
(2)故事大比拼。提出"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多少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故事?",让学生阅读课文,分组合作将课文内容编成故事并比比哪个组的故事讲得最精彩。然后教师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强调指出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曾经水火不容的国共两党也再度携手合作,一致对外抗击日本的侵略。
(3)"联一联"。通过提问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联系14课西安事变的有关内容,以及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4)思维、情感大碰撞。教师从战事引入南京大屠杀,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讲述当今某些日本人否认这一历史事实的行径,提问学生"南京大屠杀"真的如一些日本人所说是中国"炮制"的,是"子虚乌有"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吗?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再出示证据--报道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资料,并以激愤的语言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同时讲述聂荣臻元帅收养日本小女孩的故事(引导学生看第四单元导言图片)加以对比,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碰撞。
(5)揭穿"墨写的谎言"。教师提问现在的日本政府有没有深刻地反省这段历史,有没有真诚地向受害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道歉?表现在哪里?我们应该对此抱什么样的态度?引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告诉学生现在日本的同龄人学的南京大屠杀是"墨写的谎言",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搜集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以"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为主题给远方的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用自己的努力还历史的真相,揭穿日本历史教科书是"墨写的谎言"。
(6)情感升华。最后播放历史Flash《追忆》,以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南京大屠杀对中国带来的灾难,得到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7)板书设计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血染卢沟桥
1、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
⑴时间:1937、7、7
⑵地点:北平西南卢沟桥
⑶原因:《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2、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
(1)"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2)"血染卢沟桥"
(3)"桥在人在,桥亡人亡"
(4)佟麟阁、赵登禹
3、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二、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1、背景:民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族矛盾上升,国家处于危亡的关头
2、过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的爆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三、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2、地点:南京城
3、手段:刺杀、活埋、枪杀、军犬撕咬、焚烧、杀人比赛
4、人数:30万以上
5、本质:凶恶残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历史]教学设计》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历史]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历史]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