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讲述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本课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而在阿拉伯地区,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中,阿拉伯的各阶层,特别是广大中下层人民,渴望摆脱困境,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因而幻想借助神的权威。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正是反映了阿拉伯人的这种需要。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他死后,阿拉伯哈里发国家迅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本课教学难点: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穆罕默德的活动,认识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首先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2.“大和统一日本”可由教师讲述,不必补充过多的史料,只要讲清以下三点:(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3.“大化改新”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用问题“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导入这一内容。教学时可按下列四个步骤:
(1)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大化改新”的开始,教师可事先指导部分学生阅读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演,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教师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小组再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开展学生讨论重在让他们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小组合作。
最后由教师小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4.“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动脑筋”问题: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增加一个问题: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
教师还可以结合自由阅读卡,简单介绍日本武士与武士道精神。
5.学习“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这一部分内容时,建议教师首先向学生指出: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本目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采用下列步骤:
(1)展示课件或地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
(2)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即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3)关于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及阿拉伯统一的过程,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伊斯兰教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5)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因为:①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6.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寻访了古代的“日出之国”(日本)与“新月之乡”(阿拉伯),这两个国家与地区在当今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清基本线索,增强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3.通过写历史假想作文“上书天皇”,加强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历史的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练一练
C
活动与探究
先查阅有关材料,然后进行下面的探讨。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大和国的归唐使,请对比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
提示:教师指导学生先回忆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最后完成这一作业。
(江苏南京宁海中学 陈红)
参考资料
大和统一日本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一二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30国,其中最大的是卑弥呼女王统治的邪马台国。那时邪马台国已出现“大人”(贵族)、“下户”(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分化,国家机器也初具规模。女王拥有上千名奴隶,服属20几个部落,并从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中国魏皇帝得到“亲魏倭王”的封号。奴隶主国家间不断发生战争,争夺土地和奴隶。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另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今奈良县)。这个地方,在2世纪以后,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州的门户,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发展。4世纪前半期统一了北九州和部分本州。5世纪大体统一日本。《宋书》卷九十七记载顺帝升明二年(478)倭武王遣使向宋帝(刘宋)上表,写道:“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这说明大和的统一情况。天皇
日本历史学家关于天皇称号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自建国以来就称天皇,一直传袭下来。近数十年史学家则认为4世纪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而不称天皇。早期统治者的天皇称号是后来所加。天皇的称号出现于6世纪末7世纪初。当时朝中的革新派决心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进行改革。593年,圣德太子任摄政。他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改称大王为天皇。这种意见已经成为通说。
孝德天皇
约596—654,日本天皇,645~654年在位。645年6月,要求改革的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了长期控制在大贵族手里的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646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此后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日本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化改新的内容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即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大和时代在皇室或豪族支配下从事农业、手工业的半自由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中央设二官(神官,掌握祭祀;太政官,管理政务)、八省(分别管理官吏任免、对外事务、民政、刑法、财政等)、一台(弹正台,掌握对官吏的监察);地方设国、郡、里。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第四,兵制方面,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豪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6~7世纪的阿拉伯社会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半岛内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原,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气候炎热,雨量稀少,土地适合畜牧,不宜农耕。除绿洲上的居民从事农业外,大部分的阿拉伯部落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称为贝杜因人(意思是沙漠居民)。为了争夺水草,部落间常发生残酷的战争;“血亲复仇”的习俗盛行。半岛西南部的也门地区,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有林园之美,被称为“阿拉伯半岛的皇冠”。5~6世纪时,阿拉伯人还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六七世纪之交,原始公社制开始解体。氏族贵族占有肥沃的绿洲和草地,拥有很多的奴隶和牲畜,并剥削牧民和农民。半岛西部又是古代东西方重要的商业要道。印度的香料,中国的丝绸,由阿拉伯人从这条商路运到叙利亚、埃及一带,然后转运到拜占廷帝国。在这个地区有两个最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麦加靠近红海,是南北交通中心。麦加城的居民大都属于古莱氏部落。城内有一座克尔伯(意思为立方体)神庙,里面有一块黑色陨石和几百个偶像,被古莱氏人视为神物。部落的贵族享有守护古庙、征收麦加市集税和管理麦加水源的特权。另外,他们还经营商业、贩卖奴隶,成为有势力的商业贵族。一般的氏族成员被迫依附于贵族,甚至沦为奴隶,阶级分化十分剧烈。这时的外部条件也加剧阿拉伯社会矛盾的发展。大约570年,波斯侵占也门,另外开辟了一条从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路。商路的改变,对阿拉伯社会经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总之,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社会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阿拉伯贵族为了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御外族的侵扰,保护商路,发展商业经济,并进一步掠夺新的土地,迫切要求统一各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一神教──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大约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他的传教取得妻子赫底澈、几个亲族、一些穷人和奴隶的相信;然而另一方面却引起麦加贵族的严重不安。他们深恐关于一神教的宣传会影响人们去朝圣,从而损害自己的特权和财富,因此以嘲笑和攻击来回答他,甚至殴打、欺侮他的信徒。穆罕默德的处境十分困难,很难继续留在那里。约620年,有几个叶什里卜人在乌卡兹集市上会见了穆罕默德,而且对他的宣传开始发生兴趣。两年后,由75人组成的一个代表团邀请穆罕默德到叶什里卜去住家,希望他去调解当地两大部落间多年的争端。穆罕默德先让自己的教徒200人,乘麦加贵族疏于防范的时机,暗地里前去叶什里卜。不久,他自己也出走,而于622年9月24日到达叶什里卜。这件事阿拉伯语叫“希吉拉”。“希吉拉”的意义不完全是“逃亡”,而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此后,叶什里卜改称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17年之后,哈里发欧麦尔才决定以“希吉拉”发生的那一个太阴年为回历纪元的正式起点(此年元旦为622年7月16日)。
哈里发
632年穆罕默德死后,他的岳父阿布·巴克尔继承他的位置,号称哈里发,意思是安拉的使者的继任者。阿布·巴克尔于632到634年在任期间,利用宗教和军事的力量把整个阿拉伯半岛最后统一成一个国家,这就是西方史书里的萨拉森,中国史书里的大食。以后,国家的首领仍称哈里发,全国宗教、政治和军事的最高权力集中在他一人身上。前四任哈里发都是从穆罕默德的亲属中选出,661年,倭马亚家族出身的叙利亚总督摩阿维亚被一些大贵族拥立为哈里发,建立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从此哈里发的职位成为世袭。
阿拉伯的对外扩张
穆罕默德死后不久,阿拉伯国家就开始大规模地向外扩张,不到20年间,西亚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和波斯,北非的埃及、利比亚等地都被并入阿拉伯国家的版图。698年,阿拉伯军队攻陷迦太基,消灭了东罗马在北非的残余势力,打到大西洋沿岸。北非的游牧部落柏柏尔人曾经顽强抵抗,但终于被征服。711年,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的军队渡海进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到714年,整个半岛除北部山地外都被占领。阿拉伯军队还越过比利牛斯山,准备向欧洲腹地推进,但在732年在普瓦提埃被法兰克王国打败,进一步侵略受到阻挡。在向西方侵略的同时,阿拉伯军队也向东方侵略。640年,阿拉伯军队就入侵亚美尼亚,大肆破坏,后来几次出兵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但是遇到激烈反抗,8世纪初才完成了对南高加索的侵占。在中亚细亚方面,674年,阿拉伯军队越过阿姆河,占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等地,715年,已经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还有一支军队向南进军,在8世纪初占领了印度河下游的一些地方。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处在它的极盛时期,版图跨亚、非、欧。
阿拉伯帝国的分裂
阿拉伯帝国是经过长期对外扩张形成的。帝国并不巩固。被压迫的人民多次举行起义;哈里发统治下的各族时刻都想恢复独立。哈里发虽然把土地所有权集中在自己手里,但经过一些时间,地方贵族强大起来,离心倾向日益增加。阿拉伯帝国终于分崩离析了。756年,阿拉伯贵族统治下的西班牙宣告独立,929年宣布为哈里发国家,首都科尔多瓦,我国史称白衣大食。909年,在今天的突尼斯建立了一个新王朝,它的统治者也称为哈里发,它在969年占领埃及,不久迁都开罗,然后征服地中海东岸和红海东岸一带,成为北非和西亚的一个强国,我国史称绿衣大食。巴格达哈里发国家依然存在,我国史称黑衣大食。除这三个哈里发国家外,还有其他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因此,到10世纪,阿拉伯帝国已经四分五裂。
插图《力主改革的重要人物──中臣镰足》
中臣镰足(614—669)名仲郎,又名镰子,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中重臣。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官职不久,在644年辞官退隐。当时,日本有很多人从中国的唐朝学习归来,在日本各地讲学。中臣镰足向这些人学习中国的儒、佛等多家学说,吸收新知识,产生了要改造日本社会的思想。他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挟天子,擅篡朝廷大权的做法非常不满。要想改造日本社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会,只有除掉苏我氏父子。隐居期间,他观察政情、慎交挚友,以图大业。在此期间,他与大中兄皇子结识并成为至交。大中兄皇子虽然当时年纪不足20岁,但是很有作为。为了打倒苏我虾夷、苏我入鹿父子,他和大中兄皇子进行了周密的计划,他首先策划大中兄皇子纳苏我仓山田石川麻吕长女为妃,此人是苏我虾夷之弟,有一定的声望,但与苏我虾夷父子不和。不久,苏我仓山田川麻吕成为大中兄皇子的心腹。此外,中臣镰足还经过说服和做工作,得到了担任宫廷守卫的一些军事氏族和其他有力氏族的支持。苏我入鹿对中臣镰足的动作也有所觉察,他下令加强戒备,由本氏族的人把守府门。中臣等人很难找机会下手,只有等待时机。645年6月12日,预定天皇要在板盖宫大殿接见朝鲜使者,接受馈赠的礼物。按照惯例,苏我入鹿身为重臣,届时必然要到场。这一天是最好的暗杀机会。苏我入鹿剑不离身,而且武功高强,中臣镰足设计先让苏我入鹿放松警惕,解剑入座。大中兄皇子让警卫皇宫的士兵关闭所有宫门,并对士兵们许以重赏。中臣镰足则安排人准备刺杀苏我入鹿。按照计划,在苏我仓山田川麻吕宣读朝鲜诸国的上表文时,刺杀苏我入鹿。可是,上表文快读完了,刺客也不见动静。大中兄皇子见刺客害怕,自己拿武器冲向苏我入鹿,刺客壮胆,跟着结果了苏我入鹿。苏我虾夷准备反扑,但苏我氏军队的内部已经被中臣镰足和大中兄皇子派去的人进行了瓦解。苏我虾夷见大势已去,于次日焚宅自尽。6月14日,大中兄皇子的母亲、在位的皇极女皇宣布退位。中臣镰足劝大中兄皇子缓称王,让舅父轻皇子继位,是为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大中兄皇子掌握了实权,而且也赢得了人心。孝德天皇继位后,中臣镰足为内大臣。7月,开始推行改革。改革大计,无不出自中臣镰足的主张,或者也是由他亲自参与议定的。668年,大中兄皇子正式即位,称天智天皇。中臣镰足晚年据说曾经参考《唐律》编过一部《近江令》,这是日本最早的法典。669年10月,中臣镰足染病不起,天智天皇亲自探病;不久又授予他一等冠位──大织冠及大臣职,赐姓滕原。10月16日,病逝。葬于山科,即今天日本的京都市。两年后天智天皇去世后也葬在山科。
插图《穆罕默德外出传教》
大约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但遭到麦加贵族的竭力反对。麦加贵族恐怕伊斯兰教会给他们的特权生活和商业利益带来不利,对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加以迫害,于是,穆罕默德只好带着信徒外出传教,伊斯兰教由此得到传播。本幅彩图就是根据伊斯兰教传说而绘制的穆罕默德外出传教情景的图画。图中骑马者为穆罕默德,他身穿阿拉伯民族服装。穆罕默德右上方,有翅膀者是一位天使。天使指引着穆罕默德在烈日下骑马来到一座城市边,向这里的人们传播伊斯兰教。城楼上的人们伸出双手,热烈欢迎穆罕默德的到来。天使手持水罐,里面的水是用来净身的(伊斯兰教教徒每天的礼拜祈祷前必须用水净身)。穆罕默德身边站着一些信徒,这些是他的追随者和得力助手,同时也是战士,图中他们手执宝剑、盾牌,护卫着穆罕默德。
本课参考书目
[美]希提著《阿拉伯简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外国历史小丛书:李运明著《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