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清政府:
1867年前后夹缝中产生
甲午战后初步发展
北洋政府:
一战期间:(1912—1919)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发展显著
抗战期间(1937—1945)陷入困境
抗战胜利后(1946—1949)日益萎缩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解体过程:
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有了某种程度上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⑵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即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⑶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2.中国民族产业产生基本条件:
⑴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⑵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
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总之,外来经济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最直接主要的原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3.资本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资本的原始累积。
4.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在通商口岸诞生的,但是中国的通商口岸不仅限在南方。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兴起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2.兴起途径:
⑴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⑵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兴起时概况(民族工业出现早期的企业):
⑴1866年,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
⑵陈启源南海继昌隆丝厂。
⑶贻来机器磨坊。
4.初步发展的原因:(初步发展阶段又称之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第一次高潮时期,1895—至一战前)
⑴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⑵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⑶甲午战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5.发展概况: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有:
⑴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
⑵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
⑶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⑷刘赏、冯济川矿物公司等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点:
⑴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⑵重工业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工业布局不合理;
⑶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⑷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
7.影响:
⑴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各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
⑵民族资产阶级壮大,逐步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