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7-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24—1953)
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
进行工业化:
1.背景(为什优先发展重工业):
⑴外: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中;
⑵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十分短缺。到1925年,机器装备仍然依赖进口。
2.目的:
⑴加强国防力量;
⑵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6年,进入工业化建设时期。
4.资金来源途径:
⑴发行公债;
⑵征税;
⑶压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工业产品价格;
⑷重积累,轻消费。
5.特点:
⑴优先发展重工业;
⑵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
⑶完全采取计划经济。
6.1932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塔汉诺顿夫运动)
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生产总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7.评价
⑴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成功使苏联在较短时间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也为苏联二战中战胜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⑵弊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8.启示:进行工业化必须保证农轻重比例平衡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全盘集团化
1.背景:
⑴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农业是一种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
⑵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
2.方式:集体农庄。到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3.评价:
⑴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继续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
⑵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⑶导致新经济政策的取消。

斯大林模式
1.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最突出特点:高度集权,计划经济体制。
3.经济: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的计划模式
优点:⑴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
⑵为反法西斯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⑶国民素质提高;
⑷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借鉴。
弊端:⑴长期片面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⑵样样管、统统包的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⑶牺牲农民的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4.政治:弊端:对于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5.思想:随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的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也形成了。
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6.结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7-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7-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7-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