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为国家在农村和城市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⑴物质基础:1952年底,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国营企业力量日益发展壮大;
⑵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在整个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得到很大加强;
⑶农村基础:土地改革后,各级政府帮助农民互助合作。
2.⑴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总路线;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
⑵国家以根本大法(宪法)的形式表现国家意志。
3.内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过渡时期特点:
⑴时间的长期性;
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并举,也就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最大特点);
⑶工业化放在首位。
5.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三大改造
农业——参加合作社(农业互助级——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参加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实现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
⑴目的: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⑵结果:①到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②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基本确定高度集中,高度统一计划经济体制。
⑶三大改造具有必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任务就规定要把中国由是由新民主主义过渡至社会主义。
1.探索成功之处:
⑴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意义:实际上中共试图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⑵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①内容:〈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2〉主要矛盾是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
〈3〉全党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4〉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稳步前进。
②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⑶三大改造,
2.探索失败之处:
⑴1958年,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领导人指导思想有问题)
⑵发动“大跃进”;
⑶发动人民公社的运动。
3.危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4.启示:
⑴“大跃进”的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⑵“人民公社会”的启示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⑶中共八大的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关注国情,正确分析国情,深刻了解国情,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1.1971年,周恩来来主持日常工作,提出国务院整顿企业的措施,恢复被破坏的各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种设施;在农村,重申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家经济工作出现了起色。
2.1975年,周恩来病情加重,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以铁路整顿工作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了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复苏和发展。
3.xxx的教训:
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⑵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⑶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小结:50年代—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尊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偏偏追求高速度;
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⑷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⑸抓住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