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之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实录评析
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师:播放课件①黄河背景录像——
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的又是什么?
生:答:黄河;保卫黄河;母亲河……
师:归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有斗争
——引入课题:
运用音乐影像导入,引发兴趣很好。
运用音像材料有些贫乏,但要求学生理解的问题却有些难度,如果有适中的材料效果将会更好。
二.欣赏《保卫黄河》(合唱版):
1.初听:师:播放课件②《保卫黄河》音乐影像。
——置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聆听……
回答:生①:非常壮观的流水;
生②: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师:我的感觉是什么呢?想到了激动人心的抗战场面。
生: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分析:时代背景、歌曲出处。
教师善于置疑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讨论,师生互动性强。
师:这部作品是什么样的背景呢?
1934——1937——1938简介;
—由作者带病六天完成作品……
“凡是搞艺术的都有唤起民众的责任”。
置疑:对冼星海的了解有多少?
生:读教材上作者简介;
回答:钢琴、小提琴、铜管等很多乐器都是“星海”牌的。
师:星海牌乐器的命名意义。
3.再听:师:置疑:有几种演唱形式?不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间奏的作用如何?
—播放课件③《保卫黄河》音乐(教材光盘)。
生:聆听……
师:采用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生:讨论回答:齐唱;轮唱;合唱。
师:齐唱对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①激励人们前进;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师:轮唱对抗战的作用怎样?
生: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师:衬词的意义是什么?
生:①是为了激起人们抗战的决心;
②是表现决心和把握;③胜利后美好的生活;④振奋人心。
4.复听并跟唱:
师:播放课件④教材光盘《保卫黄河》
生:小声跟唱旋律。
打破学科为本的观念,教学内容得以引伸。
教师置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问题讨论得很好,参与性强。
通过对演唱形式的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此环节与教师的设计相脱节,学生并没有跟唱旋律,如果教师
5.齐唱旋律:
①教师伴奏,学生清唱旋律;
②学生起立齐唱;(学生自定音高
③男生齐唱、女生拍手伴奏;
④选择指挥女生齐唱、男生拍手伴奏。
6.过渡:师: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如何抗战?可把歌曲改编一下。
听一首曲子……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1.师:置疑:有哪些要素,使用了那几种乐器?
——播放课件⑤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音乐。
生:聆听……
2.师:引导讨论:
用动作、眼神暗示学生,并给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励,效果会好得多。
教师应继续把琴弹下去。
教师应加强乐器演奏基本功的训练。此环节是否可以经压缩后放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进行。
教师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应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力量的抗战景况,并且还描述了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和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要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
“音乐要素”与“素材”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①主要素材?
生:《保卫黄河》、《东方红》
师:补充:《怒吼吧黄河》、《国际歌》。
②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生:钢琴、小提琴、大提琴。
师:最最主要的乐器就一个!
生:钢琴。
3.师:播放课件⑥“小书架”展示音乐素材及主奏乐器。
生:浏览……
4.师:播放课件⑦再赏协奏曲,屏幕出现冼星海简介。
分乐段欣赏,分清素材。
生:视听……
四.小结:师:置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生:①忘不了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珍惜美好生活;
③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
师:简单展现管弦乐队所用乐器。
生:观看乐器布置图了解。
在欣赏协奏曲之前,如果能提前将素材告知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中寻找,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下各个音乐素材的表现作用。《怒吼吧黄河》主题作为前奏是说明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侵略已忍无可忍;连续多次的《保卫黄河》主题变奏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力量的抗战景况;《东方红》主题演奏是描述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国际歌》主题的运用是描述中国人民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要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
自然融入思想教育,很好的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应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更加符合欣赏课和学生思维及情绪发展的规律。
解决办法:将学生演唱主题音乐压缩,并放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两部作品的欣赏更加自然的衔接和形成递进的趋势,不至于使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发展形成间断,另一方面,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学生的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再演唱主题音乐,学生会演唱的更加绘声绘色,同时也会更好的达到学生对主题音乐理解和记忆的作用。
二、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音乐语言”的内涵进行适度的、必要的讨论和挖掘,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真正达到音乐作品欣赏的目的。
解决办法:教师备课要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首先自己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表情,甚至直接运用富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并附以表情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发的、积极的思维、讨论。
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