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课文既要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听了李翠芳老师的《姥姥剪纸》一课,师生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看着这亲切的笑脸,谁不被吸引呢?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爱,和谐的氛围。在这笑的感染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有人甚至被赞美得忘乎所以,调皮性上来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呀,需要我们老师去经营,去释放。课堂上流动的这股孩子气让人感动。
老师的语言让人感动。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评价语,老师都激情饱满,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了很好的情境氛围。如在指导体会“我”的调皮劲时,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笑盈盈地说:捂得还不够紧,姥姥还可以看得见呢!我看你嘴角带着浅笑,一定以为自己的鬼主意得逞了。这样充满了期待和蛊惑性的语言,学生谁还不愿意来读呢。当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时,老师随机评价:“勤劳、善良的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让学生看“喜鹊登枝”图后,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老师随机评价:“发自内心的赞叹”“姥姥剪得好,你读得好,把喜鹊都读活了”课末,老师饱含激情地说:“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