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吴丽施
一、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主要测试《汉语拼音》及《识字一》的内容。本次语文期中试卷试题难易适度,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完善。只要学生做题时仔细都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本次考试参加的学生人数为41人,平均分为91.8分,优秀率60.98%,及格率100%。这说明这半个学期以来,孩子们还是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但是个人认为本次的优秀率还不是很理想,总结下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部分学生依然还没有进入到小学生的角色,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只顾自己,所以课堂效率显得低下。
2、很多学生并没有对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巩固。所谓温故而知新,再加上一年级学生的记忆系统还处在被挖掘时期,如果没有很好的复习,学生很容易忘记所学的知识。
3、部分学生还没有考试的概念,另外识字量有限,并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试卷。
二、典型错题分析
1、拼一拼,选一选。本题要求学生给所学生字的正确读音打勾,所给的拼音教易混淆,为学生平日需要特别掌握的读音,比如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分等。本大题共6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得满分。几个学生十分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分清翘舌还是平舌,前鼻音还是后鼻音。另外也有学生将苹果的“果”拼成“gǒu”,将小鸟的“鸟”拼成了“nǎo”,忽略了介音。
2、读一读连一连。本题为试卷的第3大题,主要测试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第一部分生字与图片的连接全班满分,但第二部分的动词搭配连接失分的学生很多。主要原因在于“拔”、“跳”、“跑”、“拍”这几个生字较难认,所以很多学生将“拔”与“球”相连,将“拍”与“草”相连。
3、拼一拼,写一写。本题为试卷的第二大题,要求学生将一句话中空缺的已用拼音标示的词正确填写在田字格中。失分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将“sān”拼成了“山”,“shàng”拼成了“山”,也有学生不会拼“tiān”。
4、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认读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字或词语,并将每组字/词语中不同类的圈出来。失分的学生基本都在“火木禾竹”这一小题上。
5、说一说,写一写。本题为试卷的最后一大题,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道题目。题目要求学生看图写话,完成谁在做什么的句式,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失分的基本上是班上拼音学得不好的学生,因为要将自己不认识的字用拼音写下来让他们无从下手。
三、教学措施
1、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是当务之急。
从某种意义上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习惯所起的作用绝对大于一时一地所取得的考试成绩,而且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是“磨刀不误砍菜刀”的关系。许多人的经历都证明,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人,成绩是不可能好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非浅。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2、积累——语文课不可关闭的窗口
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教丰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米”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时候可以积累,许多体式、结构、佳篇,似蜜蜂采蜜,广收博取。因此,作为教师,应清楚的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
3、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把心理所想的,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这里有一个过程与方法的问题,我们在加强说话引导的同时,逐渐让学生能够用笔把它写出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学生看图写话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加强写话训练,多让学生注重语句通顺。
4、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学写字,教师要在指导上下功夫,教会学生执笔运笔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写字的姿势,力争使学生在写字入门后,把字写得正确、端正而美观。
5、对于拼音,一定要把握好工具性。要教给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识字成果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6、对于班上的几位后进生,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请家长在家务必配合老师的工作。
总之,本次考试结束了,我班同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不足,希望在今后学习中能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