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检测题
枣庄市薛城区教研室孙桦
(时间90分钟)
一、听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8分)
1.____季是百合花盛开的季节。百合花的形状像____,颜色像____。
2.____停在雪白的花瓣上休息,____停在狭长的绿叶上休息。
3.“它们”都指的谁?
(附听读题签)
百合花
夏季来了。百合花开放着喇叭形的花朵。它的花瓣,雪一般的洁白。
我看见一只红色的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停在这雪白的花瓣上休息。我看见一只海蓝色的蝴蝶飞来了,它像一位天使,停在百合花狭长的绿叶上休息。
微风儿轻轻吹来,它们都在风的怀抱里静静睡去。
二、基础知识。(30分)
1.写出对应的小写字母,并把它们按字母表顺序抄在横线上。(5分)
O( )我( )E( )V( )
Q( )L( )F( )W(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音节,打“√”。(3分)
3.读歌诀,按要求写生字。(6分)
写字要有好习惯,头正腰直肘不偏。
掌握笔顺和结构,力求正确又美观。
jiǎnlòubàifǎngzhàng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ǎnyuècuīhuǐdīngzh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下列字组词,试试看最多能组几个。(6分)
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例句,照样子完成下面的句子。注意用上括号里的词。(6分)
例句:春天,(风儿)暖洋洋的,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桃花),吹来了春(雨)濛濛地下。
①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见到老师,(首先)要告诉她,班里一切都好,请她安心养病;(然后)向她转达全班同学的问候;(最后)把同学们一个一个凑起来的鸡蛋送给她补养身体。
②起床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序号填在( )里。(4分)
( )因此,这个小村庄的名字就叫芦花村。
( )风一吹,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 )苏北地区北部有一条思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
(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洁白的雪。
三、课内阅读。(23分)
(一)默写课文(10分)
1.《小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___________,它们伸展着________,________欢笑着。
3.《五彩池》无数的水池在__________,闪耀着各种___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
(二)理解课文(13分)
《李时珍》
1.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李时珍。(3分)
2.“完善”的意思是________,说《本草纲目》完善是因为___________。(3分)
《绝句》
1.写出诗的作者及朝代。
_______________(2分)
2.写出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2分)
3.读过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你能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出来吗?(注意: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图,不喜欢画画的同学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3分)
四、课外阅读(14分)
1.同学们,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你平时还读过哪些课外书呢?介绍一本你最喜欢的书或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句名言,并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5分)
2.读短文,并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9分)
萤火虫
萤火虫儿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提着一盏小小的红灯笼小心地照着这个花草的世界萤火虫你不觉得你的灯光太小了么不觉得你是在燃烧自己吗
萤火虫儿没有回答。它还是不停地飞来飞去,提着它美丽的用生命燃起的红灯笼,飞舞在万花丛中……
①有感情地默读几遍这篇优美的短文。
②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③分别写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两个词语。_____________
④假如你是萤火虫,你会怎样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试着写在下面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25分)
同学们,读了上面那篇短文后,并一定很喜欢那只萤火虫吧!请接着文章的结尾大胆想象一下:当小小的萤火虫儿提着它的红灯笼,飞舞在花草中间,那些花草们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夜晚的草地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以“快乐的夜晚”为题目,写一个童话故事。
摘自《山东教育》xxxx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