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一、按要求写词语。(22分)

zhēngróngbiānpàosuànbānshēnsuì

(    )  (    )  (    )  (    )

cánbàokǒngbùkūwěichuīshìyuán

()()()()

2、按要求组词。(4分)

籍(   )碱(   )捐(   )熬(   )

藉()憾(   )绢(   )遨(   )

翡()jiā()bō()

夹剥

匪()jiá()báo()

3、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灯()彩()兵()政()手()闲

专心()()()然()敬()五()席

精心()()五()四()()()而至

4、在横线上填上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四字成语,以正确表达下列人物或事物的特点。(4分)

的李大钊郝副营长

的维吾尔人的客家民居

春节的日子

的生活&nbs

p;的祖国

5、照例写成语,每类写三个。(3分)

例1:左冲右撞

津津有味

6、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3分)

即使……也……无论……都……尽管……也……

(1)()山再高,我们()要翻过去。

(2)()山多高,我们()要翻过去。

(3)()山很高,我们()要翻过去。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按课后内容补充句子。(3分)

①玉棵珊珊下月轮,。(《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②过去的日子,被微风吹散了,,被。(《匆匆》)

③种树者必培其根,。(《传习录》)

2、照样子写句子。(3分)

例1:他很急。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小明很难过。。

例2: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条小溪,;生活是,。

3、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①同学们表演节目。(扩句)

②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过马路。(缩句)

③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改成陈述句:

④当我捧着满百分的试卷回家时,爸爸激动地说:“孩子,你是我的骄傲。”

(改为陈述句)。

4、用下面的每组词语各造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词语的顺序可以变换。

①抱负奋斗

②受益匪浅语重心长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句子。(4分)

1、我发现自己的笔记本上奇形怪状的图案划满了。

2、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作者是安徒生写的。

3、学校开展了“学雷锋”。

4、他经常回忆起过去有趣的往事。

四、理解句子意思,在正确的答案后打上“√”。(2分)

1、下面哪句话表示“她笑了”这个意思。

谁说她笑了?()谁都没说她笑了。()

谁也不能

否认她笑了。()怎么能说她笑了呢?()

2、下面哪句话劝人要谦虚,不可自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浪子回头金不换。()

事实胜于雄辩。()满招损,谦受益。()

五、阅读。

㈠、课文阅读。(14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服,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北京的春节》

1、用“——”划出选文的中心句。(1分)

2、北京的除夕,人们要做以下几件事:,,

,,,。(3分)

3、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自己收集的一幅对联。(3分)

横批:

上联:

下联:

4、按照老北京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夜,这叫“”,它的两重意义是:;

。(3分)

5、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1.5分)

6、俗话说:“万里不同风,千里不同路。”说说你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把它简单地写下来。

㈡、课外阅读。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句而只是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本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集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字的读书兴致始终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哪种读书法,对求学者而言,它()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的()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2、填表(3分)

姓名鲁迅爱因斯坦毛姆

读书法

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4、仿照短文最后一句话,,用上“正如……所言“写一句话

5、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2分)

6、作者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因人而异的&ldqu

o;这个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1)列举数字,(2)举例。(3)打比方。正确的是()(1分)

7、你喜欢哪种读书法?(可以是这篇文章中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为什么?(2分)

8、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你能将下面两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两句吗?

①,下笔如有神。

②黑发不知勤学早,。

六、作文。(30分)

题目:难忘的“第一次”

要求:写清楚自己“第一次”的经历,并写出自己当时感受和在经历“第一次”后获得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热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以上《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