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栅(zhà)栏迂(yū)腐
踌躇(chù)东奔(bēn)西走
B.交卸(xiè)奔(bēn)丧
攀(pān)惨(chǎn)淡
C.颓(tuī)唐琐屑(xiè)
熟(shú)识晶莹(yíng)
D.浦(pǔ)口簌簌(sù)
狼藉(jí)勾(gōu)留
2.下列词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②赋闲:没事可干,闲适自得。晋人潘岳有《闲居赋》,
所以叫赋闲。
③勾留:短时间停留。
④踌躇:谋划筹备。
⑤晶莹:透亮,五彩斑斓。
⑥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⑦迂腐:(言谈,行事)拘泥于一定的规章制度,
没有任何一点灵活性。
⑧谋生: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⑨妥贴:恰当;十分合适。
A.①②④B.③⑥⑨C.④⑤⑧D.②⑤⑧
3.下列各句中的括号里,依次应该填入的词是:()(2分)
①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 )了,
正是()的日子。
②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了一日。
③我心里暗笑他的();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④我读到此处,在()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A.交卸祸不单行勾留迂晶莹
B.辞退祸不单行耽搁迂晶莹
C.交卸祸从天降勾留蠢晶莹
D.交卸祸不单行勾留迂晶亮
4.下面各句中,没有因音同而写错别字的一句是:()(2分)
A.《开国大典》是一幅著名的油画。
B.小红免强地接受了老师交给的任务。
C.老师背一节课要花费很多时间,我们应该注意听讲,尊重老师的劳动。
D.同学们成邦结伙地到操场打篮球去了。
5.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因形似而写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漂泊飘溢漂洒瓢泼
B.伴奏伴随搅拌绊手绊脚
C.摩天磨登磨蹭磨拳擦掌
D.博览博士博动搏击
6.给下列的同音字、形近字注意并组词。(4分)
7.用下列声旁各组五个形声字。(4分)
①方
②丁
③高
④巨
8.指出下列各组形声字的声旁,并根据声旁给每个字注音。(4分)
①声旁是()
溜()瘤()骝()遛()榴()
②声旁是()
凌()菱()棱()陵()绫()
③声旁是()
拎()羚()零()玲()聆()
④声旁是()
励()疠()粝()砺()蛎()
9.下列语文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一类汉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
字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
B.汉字中有些字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这类字,我们把它
叫做多音多义字。
C.汉字中有些字字音相同而字意、字形不相同,我们把这些字叫做
同音字。
D.朱自清写《背影》的缘由是因为浦口车站的父子惜别给他留下的
印象太深了,他不得不立即提笔写下来,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8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
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
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
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甲]
到铁道边,慢慢[乙]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丙]过铁道,要[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戊]着上面,两脚再向上[己];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庚],显出[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
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
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
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
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
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
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
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又看见那
[壬]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0.文中空格[甲][乙][丙][丁]中恰当的词语是:()(4分)
A.迈弯穿登
B.走探穿爬
C.挪探越爬
D.走弯越登
11.文中空格[戊][已][庚][辛]中恰当的词语是:( ) (4分)
A.扳缩斜努力
B.攀扬倾吃力
C.攀缩倾努力
D.扳扬斜吃力
12.文中空格[壬]中恰当的词语是:()(4分)
A.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
B.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小帽
C.臃肿的、黑布马褂青布棉袍
D.臃肿的、黑布马褂黑布小帽
13.作者之所以不从正面写父亲的神情、音容笑貌,而着力描写他的背
影,是因为以下几点理由,其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
A.背影是进入了“老境”的“颓唐”的父亲的“背影”,它刻下父
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
B.父亲在家境惨淡,祸不单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地送儿
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橘子,这“背影”最能表
现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深情。
C.浦口惜别的“背影”,是父亲留给儿子的最后的印象,它使儿子
永生难忘。
D.作者是散文能手,写“背影”是为标新立异,刻意求新,避免与
众多的正面描写人物肖像的作品雷同。
14.摘出三个最能表现作者对父亲深切的爱的句子,并具体分析各表现了
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3分)
①
②
③
15.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两句话,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父亲的?心里
“轻松”的原因是什么?(5分)
16.各用一句话概括两段段意。(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7.下面是对本文运用人称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两段文字都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
B.在叙述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时及概述父亲一生经历、待我态度时,
用第三人称,行文用“他”。
C.在直接对话中,用第二人称,行文用“你”。
D.在最后一句抒情中,又改为第三人称,行文用“他”。
18.为这两段文字各命一个小标题。(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9.作文。(40分)
题目:《妈妈(或者爸爸)的手》
要求:
①写成记叙文,要有必要的描写。
②要有一件主要的事情。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这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