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您推荐的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带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带答案)
1、《醉翁亭记》作者(),是()朝()家、()家。他自号(),又号()。这篇文章选自《》。
2、“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和曾巩。、
3、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
4、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7、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8、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9、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对句意理解有误的是()
A.环滁皆山也。句意:环绕着滁州的都是山。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句意: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是醉翁亭。。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句意: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饮酒上,而是在优美多姿的山水之间。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得心应手寄托在酒中。
11、对上文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12、对第一段段意概括正确的是()
A.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
B.太守用自己的别号为亭命名。
C醉翁以欣赏山水为乐。
D.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和命名的缘由。
13、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释义。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
A.号令 B.号召
C.取别号 D.呼号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居住 B.住所
C.寄托 D.寓意
14、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
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
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
C.鸟瞰全景,由近及远,概括力强,文笔生动,写出了滁州的地理形势。
D.用五个字开篇,从大处落笔,简练、概括、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答案:1、欧阳修 宋 文学家 史学家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集
2、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3、①茂盛的样子②情趣
4、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是别的或者指另有图谋。
5、“此”所指代的是醉翁亭
6、环滁皆山也。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醉翁之意不在酒
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理,寄托在喝酒上。
10、D11、B12、D13、①C②C14、D
《醉翁亭记》第二段练习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或分别找出文中描写“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句子是)。
2、此段先写之景,再写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4、本段与上文中“”句相呼应。
5、本段三句话的结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D.并列。
6、对段意概括正确的是:
A.写出山间朝暮的景色。
B.写出山间四季的不同景色。
C.写出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D.写出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及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7、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4分)
8、解释句中画线和加点的词语。(3分)
(1)山间之四时也
(2)佳木秀而繁阴
9.翻译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分)
答案: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朝暮四时
3、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B6、D
7、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8、1)四季2)好的树木草木茂盛
9、略。
《醉翁亭记》第三段练习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下面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行者/休于树B.颓然乎/其间者
C.野芳发/而幽香D.四时之景/不同
2.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A.山肴野蔌:B.觥筹交错:
答案:A.野味、野菜B.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C.苍颜白发D.伛偻提携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下来了
(2)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
4.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何陋之有B.辍耕之垄上C.邻人之孀妻D.渔人甚异之
答案解释:C。A项是《陋室铭》中的选句,这里“之’起到提宾标志的作用,是宾语前置;B项是《陈涉世家》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D项是《桃花源记》中的选句,这里“之”是代词。C项是《愚公移山》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例句“宴酣之乐”的“之”用法相同。
5.此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第二段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依次写了四个内容,即滁人游玩/()、()、太守醉酒。
答案:四时,太守设宴,众宾欢宴
6.选文第一节中有一个常用的成语是,现在常用来比喻。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7.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是字。
(1)滁州人、宾客、太守(2)乐
8.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的语句。。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9.“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11.此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12、此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
13.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B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答案解释:B。太守虽被贬谪,但并未消沉不振,而是旷达乐观,与民同乐。B项理解错误。
14.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B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15.选文末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醉应有两层含义,应怎样理解?为什么会“醉”?
答案太守醉既指喝醉酒;又指太守被美景的陶醉,“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非常“乐”。
16、游山的滁人有:、、;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
负者,行人,伛偻提携;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
17、太守宴上吃的有、、,饮的有。
山肴野蔌,肥鱼,泉香酒洌
18、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C
A.负者,行者,前者,后者,伛偻提携。
B.往来而不绝者、起坐而喧哗者。
C.滁人、众宾客、太守。
D.太守。
《醉翁亭记》第四段练习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1)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共写了几种乐?
(2)文中用两个句子衬托太守之乐,这两句是。
(3)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3、“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4.“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5、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点明文章主旨,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
7、这段文字节选自《醉翁亭记》,是对全文的归结。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8.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9.“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与《醉翁亭记》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句子。
11、《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2、本文写景有下边几种方式,指出各自的起句、结句。
1)、自远而近,从到。
2)、从早到晚,从到。
3)、从春至冬,从到。
4)、从外到内,从到。
5)、山间夕照全景,从到。
答案:1、略。2、1)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禽鸟;太守
3、滁州人、宾客
4、《醉翁亭记》
5、醉能同其乐
6、乐
7、C
8、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2)衬托太守之乐
9、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10、答案: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社会: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12、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4)“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5)“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中国学科吧(jsfw8.com)初三语文教案
以下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您推荐的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带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带答案)
1、《醉翁亭记》作者(),是()朝()家、()家。他自号(),又号()。这篇文章选自《》。
2、“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和曾巩。、
3、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
4、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
6、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7、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8、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9、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对句意理解有误的是()
A.环滁皆山也。句意:环绕着滁州的都是山。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句意: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是醉翁亭。。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句意: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饮酒上,而是在优美多姿的山水之间。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得心应手寄托在酒中。
11、对上文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12、对第一段段意概括正确的是()
A.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
B.太守用自己的别号为亭命名。
C醉翁以欣赏山水为乐。
D.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和命名的缘由。
13、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释义。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
A.号令 B.号召
C.取别号 D.呼号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居住 B.住所
C.寄托 D.寓意
14、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
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
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
C.鸟瞰全景,由近及远,概括力强,文笔生动,写出了滁州的地理形势。
D.用五个字开篇,从大处落笔,简练、概括、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答案:1、欧阳修 宋 文学家 史学家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集
2、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3、①茂盛的样子②情趣
4、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是别的或者指另有图谋。
5、“此”所指代的是醉翁亭
6、环滁皆山也。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醉翁之意不在酒
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理,寄托在喝酒上。
10、D11、B12、D13、①C②C14、D
《醉翁亭记》第二段练习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或分别找出文中描写“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句子是)。
2、此段先写之景,再写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4、本段与上文中“”句相呼应。
5、本段三句话的结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D.并列。
6、对段意概括正确的是:
A.写出山间朝暮的景色。
B.写出山间四季的不同景色。
C.写出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D.写出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及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7、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4分)
8、解释句中画线和加点的词语。(3分)
(1)山间之四时也
(2)佳木秀而繁阴
9.翻译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分)
答案: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朝暮四时
3、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B6、D
7、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8、1)四季2)好的树木草木茂盛
9、略。
《醉翁亭记》第三段练习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下面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行者/休于树B.颓然乎/其间者
C.野芳发/而幽香D.四时之景/不同
2.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A.山肴野蔌:B.觥筹交错:
答案:A.野味、野菜B.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C.苍颜白发D.伛偻提携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下来了
(2)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
4.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何陋之有B.辍耕之垄上C.邻人之孀妻D.渔人甚异之
答案解释:C。A项是《陋室铭》中的选句,这里“之’起到提宾标志的作用,是宾语前置;B项是《陈涉世家》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D项是《桃花源记》中的选句,这里“之”是代词。C项是《愚公移山》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例句“宴酣之乐”的“之”用法相同。
5.此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第二段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依次写了四个内容,即滁人游玩/()、()、太守醉酒。
答案:四时,太守设宴,众宾欢宴
6.选文第一节中有一个常用的成语是,现在常用来比喻。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7.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是字。
(1)滁州人、宾客、太守(2)乐
8.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的语句。。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9.“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11.此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12、此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
13.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B
A.&ldquo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答案解释:B。太守虽被贬谪,但并未消沉不振,而是旷达乐观,与民同乐。B项理解错误。
14.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B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15.选文末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醉应有两层含义,应怎样理解?为什么会“醉”?
答案太守醉既指喝醉酒;又指太守被美景的陶醉,“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非常“乐”。
16、游山的滁人有:、、;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
负者,行人,伛偻提携;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
17、太守宴上吃的有、、,饮的有。
山肴野蔌,肥鱼,泉香酒洌
18、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C
A.负者,行者,前者,后者,伛偻提携。
B.往来而不绝者、起坐而喧哗者。
C.滁人、众宾客、太守。
D.太守。
《醉翁亭记》第四段练习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1)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共写了几种乐?
(2)文中用两个句子衬托太守之乐,这两句是。
(3)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3、“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4.“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5、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点明文章主旨,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
7、这段文字节选自《醉翁亭记》,是对全文的归结。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8.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9.“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与《醉翁亭记》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句子。
11、《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2、本文写景有下边几种方式,指出各自的起句、结句。
1)、自远而近,从到。
2)、从早到晚,从到。
3)、从春至冬,从到。
4)、从外到内,从到。
5)、山间夕照全景,从到。
答案:1、略。2、1)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禽鸟;太守
3、滁州人、宾客
4、《醉翁亭记》
5、醉能同其乐
6、乐
7、C
8、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2)衬托太守之乐
9、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10、答案: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社会: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12、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4)“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5)“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中国学科吧(jsfw8.com)初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