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南王买中学高三综合测试(040315)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语文拟题:霍谦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3题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人才济济jì暴殄天物tiǎn虚与委蛇wēiyí虎踞龙盘jù
B、博闻强识zhì循规蹈矩jǔ曲高和寡hé饮鸩止渴zhèn
C、忍俊不禁jīn溘然长逝hè舐犊情深tiǎn桀骜不驯xùn
D、提纲挈领xiè色厉内荏rěn怙恶不悛quān茅塞顿开s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预料出乎意料正经正襟危坐
B、璀璨星光灿烂碧玉金碧辉煌
C、休憩休戚相关叩头磕头作揖
D、长谈老生长谈留恋流连忘返
3、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应变的,有的竞争性,有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要素。
A、灵活性协作个性B、适应性节制宽泛
C、灵活性节制宽泛D、适应性协作个性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那副蛮不讲理的样子,真是不可理喻。
B、教练也很喜欢这个不耻下问的新手。
C、这样高档的工艺品在室内,一定让您蓬荜生辉。
D、顾拜旦被称为“奥林匹克之父”,实在是名至实归。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中国创造
了条件。
B、为了避免学生不再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
育。
C、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里面而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有抗腐
烂的能力才不腐烂。
D、美国总统3月8日向国会提交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议案,白宫希
望能于今年6月在国会获得通过。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
忽然,远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水,,,,地气中船队
似的的那一片是一些低矮的建筑。
⑴.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浮在水面上
⑵.水面上是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
⑶.随着吉普车的前进,再仔细看
⑷.在前进的吉普车里,再仔细看
⑸.那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
⑹.这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二、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苻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事不干其虑干:求取
B.臣闻宰宁国以礼宰:主管
C.简召英俊简:选拔
D.劝课农桑课:督促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时始平豪右纵横
B.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
C.简召英俊
D.坚尝从容谓猛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略不与交通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B.若玄德之遇孔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C.乃转猛为始平令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D.无罪而不刑蟹六跪而二螯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猛的为政成就的一组是
①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②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③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
④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⑤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⑥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学识广博,气度不凡。他不为琐事萦怀,不与志趣相异之人结交,对于浮华之士的轻视与嘲笑,他也从不介意。
B.王猛认为治乱世当用重刑。在治理豪门纵横,劫盗纷行的始平县时,他虽严刑峻法,鞭杀属吏,但却认为自己不属施政残暴。
C.王猛恩怨分明。他不忘报答地位低下时受人的点滴恩惠,也不忘报复遭受的小小的怨恨。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
D.苻坚信任王猛。他授权王猛可以在统辖的六州之内自行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只需在授职之后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12分)
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种是对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也就是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这两种根源或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问题,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展了工程学方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们当做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但具体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行为中,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亚当·斯密指出,人们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了。但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一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使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关于道德权利的分析便可证明这一点。人们常常从义务论的角度来看待权利,即表现为他人必须遵守约束。这类义务论结构可能不会适用于对道德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依赖性等类复杂问题的解释。例如,甲侵犯了乙的权利,那么丙有义务去制止吗?丙有权利,但不一定出于义务。如果借助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去解释某丙的行为,可能更有利。用福利主义的根据事物状态的好坏来判断行为的原则,又用结果主义的根据效用结果来判断事物状态好坏的原则,那么丙去制止甲,因其结果是好的,他便有道德权利去行事。评价一个道德行为,不应只看内在价值(自我完善),还要看结果(与人为善)。显然,用结果主义的逻辑推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不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
由此可见,经济学应具有伦理的方法,伦理学也可引进经济学的方法。伦理学与经济学之所以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引进,是由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本身相互关联决定的。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取决于知识和技术水平,也取决于是否肯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任何人的行为都带有社会性,不管你是否自觉到这一点。而这种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
(原载xxxx年8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2.下列表述,与第一段中阿马蒂亚·森的看法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A.人类研究经济学,既是由于对财富的关注,也源于更深层次的目标追求。
B.理性的逻辑方法和伦理的方法,都是研究经济学的有效方法。
C.现代经济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者却不能像那些经典的研究专家那样,始终注意两种根源和方法的平衡。
D.历史上某些著名经济学家的经典论述,尚未能引起现代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13.以下不属于单纯工程学方法缺陷的一项是
A.把人当做单纯的理性对象来看待,因而难以避免现实的失误。
B.常常忽略人的感情、意志、理想和道德的巨大作用。
C.常常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应用程序,来解释和说明伦理学问题。
D.常常只看到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却忽略应有的伦理约束。
14.关于伦理学对经济学的作用,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承认同情心、伦理考虑等非理性因素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要求人们在追求自利时不违背伦理正当的原则。
B.使伦理不离开经济学,因而避免空洞;使经济学不离开伦理学,因而避免贫困。
C.使人们提高乐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从而发挥其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潜能,提高创造能力。
D.发掘出人的社会性中属于伦理因素的一面,使人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能实现自利,还能达到互利。
15.依据原文的论证分析,以下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全文看,第一段所说的“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应当包括注重经济活动中理想、道德的影响,注重人在内在价值方面的自我完善等项内容。
B.我们还不大习惯借助经济学原理来阐释伦理学问题,仅仅从义务的角度来分析道德权利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例。
C.依据某人的行为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因而肯定他具有完成这一行为的道德权利,这是将经济学原理引入伦理行为判断的一个尝试。
D.因为人的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因此用经济原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也是理由充分、十分必要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本题共18分。
安于途中
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朵,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
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
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吗?
水汽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即使水汽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的美。
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
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是在别处。
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一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是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
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有可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在不停地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在不断地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才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达到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
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的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
16;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为什么?(4分)
答:“途中”的含义是
因为
17.在第12段作者说:“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请回答“这些”指的是什么?简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这些”指的是
因为
18.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安于途中”?
作者为什么说每一个生命首先要“做到安于途中”?(6分)


1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每个人的感悟不尽相同。有人追求结局的辉煌,有人关注过程的完满。本文作者坚决反对追求“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
B.作者认为,由于人们坚信“付出就要有结果”,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从而使生命必经的过程成为人生“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C.本文作者善用类比的方法,浅显明了地阐发道理。如在第8段,作者用“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
D.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自然流畅,韵律和谐,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
E.从本文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终极目标的旷达和名利追求的淡泊。
五、(本题共15分)
20、名句默写(4分,任选2句)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③,使我不得开心颜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2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①—②题(共6分)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海,
出门俱是看花人。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①.这两诗歌咏的对象?在空格中写出答案。(每空限2字)(2分)
《城东早春》所歌咏对象
《雨晴》所歌咏对象
②.两首诗的下联表现手法的相同点是什么?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相同点:
前一首:
后一首:
22、翻译刬线句子。5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①.
②.
六、(12分)
23、下列句子句序有些混乱,请作调整。(4分)
⑴有一次,葛爱新从电影上看到张燮林的直拍削球,简直被迷住了,于是便拜张燮林为师。在1973年的全国乒乓球比赛中,这一对没有见过面的“师徒”见面了。一个是有意,一个是无心。
⑵门前是一条河。三面都是高大的棷树。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一个穿堂在山门里,迎门供着弥勒佛。
24、用“我”字作开头,重组下面句子,不得改变原意。(2分)
那幅山水画,据说出自名家之手,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它的“名气”我始终品味不出来。

25、以选择为话题,按照下面的文句进行仿写(6分)
选择了高山,也就选择了坎坷;
,;
,;
,。
七、(60分)
26、读下列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和气生财,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确如此。展开来讲,国际和则世界宁,国家和则民族旺,单位和则事业成,家庭和则万事兴,人心和则路路顺。这里的“和”内涵丰富,可以理解为和气、和睦、和谐、温和、和平、平和等等。
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体验和感受,也可以编写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能抄袭⑥书写清楚。
高中语文综合测试答案xxxx年3月17日
一、1—6CDDADC
二、7—11ADDCC
三、12.C提示:“始终注意两种根源与方法的平衡”不是经典
研究专家的特点。
13.C提示:C项是作者在第三自然段论述的中心,是作者
赞成的做法,不属“单纯工程学方法缺陷”。
14.B提示:B项的前半句讲的是经济学对伦理学的作用,
而不是“伦理学对经济学的作用”。
15.D提示:将原文第三段末句“不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
分必要”曲解为“理由充分,十分必要”。
(以上每题3分)
四、16、①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2分)
②人从生下来,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或未知的终点。(2分)
17、①追求终极愿望或终极辉煌。(2分)
②人活着是并不是为了刻意追求终极的辉煌,人生的风景在于充实的生命过程,过程即是人生。(2分)
18、①安于途中,并不是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而是要关注人生过程,品生活,展示生命的魅力。(2分)
②生命只有在途中才成其为生命;
生命不只是为抵达,更主要是为了经历;
具体的经历构成精彩的人生;
安于途中才能尽享人生。(4分,每点1分)
19、AE提示,A作者肯定终极愿望,反对一味追求终极愿望,12段有表述。
E“名利追求的淡泊”本文没有谈及。(4分)
五、20、默写(4分)
21、⑴.①早春②残春(晚春)(2分)
⑵.①所写都不是眼前实景,运用了虚写手法。
②杨诗用想像中的盛春时的喧闹反衬早春的清新可喜。
王诗想像春色在邻家,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春天留住)的惜春情。
22、即使(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吃它,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虽然)有最好的
道理,不去学习它,(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导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
要求自己(反省自己);发现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就能自己发奋图强。因
此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六、23、……一个是无心,一个是有意。(2分)
一个穿堂在山门里,迎门供着弥勒佛。门前是一条河。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椰子树。(2分)
24、我把那幅据说出自名家之手的山水画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始终品味不出它的“名气”来。(2分)
25、选择了远方,也就选择了跋涉;选择了机遇,也就选择了挑战;
选择了天空,也就选择了搏击;选择了拒绝,也就选择了孤独;
选择了宽容,也就选择了快乐;选择了封闭,也就选择了毁灭。
(6分,每句2分需形神兼具)

    以上《南王买中学高三综合测试(040315)》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南王买中学高三综合测试(040315)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南王买中学高三综合测试(040315)》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