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命题人:湖北钟祥一中鲁可俊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创chuàng创办创举创伤满目创痍
B、露lù露骨露天露台原形毕露
C、帖tiě请帖妥帖字帖俯首贴身
D、与yǔ与其相与参与与日俱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恍惚洗练融汇贯通稗官野史
B、浓荫嘻戏提要钩玄泽被天下
C、赝品湮没应运而生振聋发聩
D、干躁战栗坐地分脏脍炙人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    很难确切划分。
②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     。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③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    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毫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
A、界限  留传  以至B、界限  流传  以致
C、界线  流传  以致D、界线  留传  以至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她同几位民警在房中守株待兔,终于擒获了那两个窃贼。
B、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精神。
C、科学种田在改革开放的农村蔚然成风,“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已经成为人们思想行为中的积重难返的习惯。
D、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B、鉴于《金瓶梅词语》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C、这篇通讯是《光明日报》记者邵云环同志在贝尔格莱德已遭北约空袭,并扬言“加大轰炸力度”的日子里写的。
D、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的新境界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人连年级主任都不认识。
B、今天开刀的是张山的父亲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他背着总经理勾结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两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以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甚至有些科学家也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未必了解。因此,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提高科学家的科学素质。这个命题并不矛盾。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有些科学家,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
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学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当作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对科学本身提出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
7、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所说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作为对二者总结的哲学。
B、科学素质的高低取决于科学知识的多少和理解的深浅。
C、这里所说的“国民”就是“公众”;他们是相对于“科学家”而言的人民大众。
D、“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就是要让公众理解科学,树立科学精神。
8、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存在着难与易的关系,树立科学精神是科学学习的最高要求。
B、科学精神能用归纳的方法分成若干条目,它体现在科学知识、方法和活动之中。
C、科学精神不迷信科学本身,因为科学本身也会有失误,并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D、科学精神与社会正义和良知相辅相成,纳粹毒气专家不具备科学精神。
9、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把科学和技术联系起来,就是人们所说的科技,它缩小了科学的内涵和意义。
B、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相互沟通,相互依存。
C、科学愈发达,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就愈多,而传统科普往往对此避而不谈。
D、科学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而且还会损害科学精神。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人,包括高级科学技术专家都必须不断提高科学素质,树立科学精神。
B、一段时期伪科学流行,要识别伪科学,就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真正的科学知识。
C、科学家的专业能力与科学精神可能存在矛盾,今后必须打破学科界限,淡化专业分工。
D、现代科学普及应在传统科学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科普工作的核心任务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每小题3分)
李皋,字予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少补左可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上元初,京师旱,米斗直数千,死者甚多。皋度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无几,摄行州事。岁俭,州有官粟十万斛,皋欲行赈救,椽吏叩头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尽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兆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贬潮州剌史。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宜,及为相,复拜衡州。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大妃竟不知。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旧唐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米斗直数千直:通“值”,价值。
B、无几,摄行州事无几:不久。
C、当死,安暇禀命当:应当。
D、岂可备于列位备:补凑。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三迁至秘书少监B.夫人日不再食
C.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D.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且焉置土石
C、入则孝,出则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行州事,以良政闻以勇气闻于诸侯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皋爱民孝母的一组是(  )
①州有官粟十万斛,皋欲行赈救
②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
③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
④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
⑤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
⑥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
A、②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皋因为足智多谋,加上侍奉太妃恭敬体贴,是有名的孝子,被天子授予都水使者,以后又三次升迁为秘书少监。
B、李皋代理温州知州时,遇上年成不好,就打开官府仓库,放粮赈济,然后上书自我弹劾,但天子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加封他为少府监。
C、李钧、李锷兄弟二人虽为官多年,但对母亲不孝,李皋因而上书弹劾;使之除名不被录用。
D、李皋因犯小法降职,惟恐母亲担忧,于是出门时穿平民服饰,回府后仍穿公服,明明被降职,却谎称升迁,直至官复原位,才告诉母亲实情。
第Ⅱ卷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2)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作者将花草置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来写,请简要地描写这一情境。(3分)
                                  
(2)有人认为""""二字最有表现力,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
(1)人非圣贤,    ?     ,善莫大焉。(《左传》)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18分)
流浪的二胡
陈荣力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梁、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虽然高山流水,我们只见俞伯牙的那具焦尾琴;浔阳江边,我们也只闻白居易的那把琵琶。虽然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之中,我们很难听得见二胡的那一声低泣,触到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倘无焦尾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的道具,潦倒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绸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脚步。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土地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的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江南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这种悲剧是因了二胡那注定属于流浪的本性,还是因了那太多的流浪灵魂的挥洒?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乐器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不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它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选自《散文》xxxx年第11期)
19、根据三、四段分析作者为什么说“但是谁能说,倘无焦尾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4分)
答:                          。
20、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5分)
(1)“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
答:                        。
(2)“乐器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
答:                             。
21、如何理解本文标题“流浪的二胡”的含义。(5分)
答:①                                。
 ②                                。
 ③                                。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诗一样的笔触,抒写了对流浪的二胡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关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焦尾琴、琵琶等乐器的厌恶之情。
B、本文综合运用了巧妙的比喻、生动的拟人、精到的对比、恰当的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鲜明有味,读之如香茗满口,余味绵绵。
C、第二段“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两句,既为二胡的出场作了铺垫,又奠定了本文的抒情基调。
D、文中化用了古代的名篇名句,使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增加了本文的文化内涵。
E、本文运用行云流水般的排比、和谐有致的对偶,仅构成了句式的整饬,而且更体现了全文气贯长虹的壮美风格。
六、(12分)
23、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三个。(三分)
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受了坏人的影响,才逐渐变坏的;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多方面的各种坏的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
      、       、       。
24、把下面句子画横线的部分改成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双重否定排比句。(6分)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义,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
                                    ;
                                    。
25、下面是在盘山公路下坡处的一块交通指示牌,用语不太得体,请根据特定场合的用语要求,给予修改。(2分)
原文:前面下坡,坡陡弯急。为了您和您的家人,请减速慢行。
改文:             。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嫁给幸福
汪国真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请以“追求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诗歌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项,创chuāng伤,满目创chuāng痍;C项,妥帖tiē,字帖tiè,俯首帖tiē耳;D项,参与yù)
2.C(A项中“汇”应为“会”;B项中“荫”应为“阴”,“嘻”应为“嬉”;D项中“躁”应为“燥”,“脏”应为“赃”)
3.B(“界限”与“界线”都指不同事物的分界,“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若是具体地区的分界,只能用“界线”;“留传”与“流传”都有传下来的意思,“留传”多指具体可感的事物留下来遗传给后代,“流传”多指抽象广泛的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授开;“一致”与“以至”都可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文上述的原因引出的结果,但“以致”往往引出的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4.B(A项中的“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且常用指客观事物与主观期望相反。用在此句中感情色彩不恰当,且与后面“终于擒获了”相矛盾。C项中“积重难返”意谓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气习惯很难改变。多指长期形成的陋习,弊端已经达到了难以革除的地步。前面“蔚然成风”多指好的习惯,风气,“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本身也说明这是好的习惯,“积重难返”与之矛盾。D项中的“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5.A(B项,主语残缺,将“鉴于”与“《金瓶梅》”调换位置;C项,暗换主语,将“贝儿格莱德遭北约空袭"改成"北约已空袭贝尔格莱德”;D项中,搭配不当,将“和”改成逗号,后一个“的”改成“了”。)
6.D(A项中有两种理解:1、这人不认识年级主任。2、年级主任不认识这人;B项中有两种理解:1、张山的父亲作为患者接受开刀手术。2、张山的父亲作为医生给患者开刀;C项中有两种理解: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2、大家对林业局偷运木材感到气愤。)
7.D(A.只指自然科学B.科学素质的高低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等,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C.说的不全面,包括“公众”与“科学家”)
8.C(A.文中无“存在着难与易的关系”,“最高要求”文中无此意,科学精神只是核心B.科学精神“只能体现在科学活动中”D.科学精神中包括正义与良知,它们不是并列关系)
9.A(B.有科学知识不一定有科学方法,也不一定有科学精神,故不一定存在互相沟通、互相依存关系C.这是附加一种夸大的说法D.“还会损害科学精神”是强加上去的说法)
10.A(B.要有科学精神,而不只是有科学知识C.“打破学科界限,淡化专业分工”之说推断无依据 D.传统科学普及重在普及科学知识而不包含科学精神,所以用基础“和”进一步"都不当)
11.C(当:将要)12.D(A.秘书:古指掌管文书的官职,今指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词义扩大了。B.夫:发语词。C.文艺:文章和才艺)
13.D(A.①乃,连词,于是,就②乃,副词,竟。B.①焉,兼词,于此②焉,疑问代词,哪里。C.①则,连词,就②则,连词,却。D.①②以,介词,凭借)
14.C(①表现皋救民于水火②表现皋为民敢于献身⑥表现皋孝母)
15.A(升迁与否与孝敬母亲无关,与足智多谋也无关)
16.(1)(李皋)足智多谋,善于根据情况(采取措施)来便利自己,侍奉太妃郑氏以孝闻名。
  (2)老百姓一天吃不上两餐饭,就要饿死了,哪里来得及请示皇上后再开仓赈济百姓呢?
17.(1)(3分)经过一夜的春雨淋漓,雷声阵阵,终于迎来了早晨的晴明:霁光浮瓦,碧色参差。这样的早晨花草就更见娇嫩、柔弱了。
(2)(3分)诗人对自然景物不是客观地描摹,而是将它赋予了人的情态。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花的娇弱状态,也透露了它们满腔的愁怨,让人喜爱,让人怜惜。
18.
(1)孰能无过过而能改
(2)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有用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9.古典诗词戏曲中没有关于二胡的记载,那不是焦尾琴和琵琶高雅夺去了二胡的地位,而是因为二胡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而是属于百姓黎民、俗子凡夫(4分,意思对即可)
20.(1)经过民间艺术家阿炳的提炼加工,二胡的影响越来越大。(3分)
(2)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乐器表达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心声,具有民族的性格和精神。(2分)(共5分,意思对即给分)
21.①它代表了瞎子阿炳生活的时代
②反映了百姓黎民生活的悲苦与困顿、沧桑和无奈
③也反映了江南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忍耐与坚韧、奋进与抗争的性格(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22.BD(A.文中没有表达作者对焦尾琴、琵琶等乐器的厌恶之情C.“奠定了本文的抒情基调”错误E“体现了全文气贯长虹的壮美风格”错误)(4分,每点2分)
23.①(或②)⑥⑨(或⑩)
24.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25.坡陡弯急,慢行!
26.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以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高三语文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高三语文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