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图表曲线题专项训练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三生物图表、曲线题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下面左图中表示在施肥阴离子数量不等的两种条件下,谷物的产量和用于施肥的阳离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图。据图判断,土地在用20kg/hm2阳离子和20kg/hm2阴离子施肥时,限制谷物产量的因素(A)A、两种离子都是B、只有阳离子C、只有阴离子D、两种离子都不是、把几百粒浸泡过的豌豆种子播于松散的锯末层里,每隔5天取20粒切碎并加热到恒重,然后把20粒种子或幼苗的干重同生长时间作图。右上图中的哪一条曲线是所获得的结果(C)、右表中是一个细菌种群在25小时内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数据。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时间(h)细菌数量07505900010440001535000xxxx000256000(1)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最准确地反映了表中的结果(A)(2)在最后三个时间段内细菌数量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D)A、细菌制造呼吸作用酶的能力耗尽了C、它们所处的pH提高了B、它们被放置在高温下D、它们的营养物质耗尽了(3)在哪个时间段内细菌有最大的种群增长率(B)A、在0~5小时之间B、在5~10小时之间C、在10~15小时之间D、在15~20小时之间、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下述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鱼种1单养0.420.120.010.45混养0.050.350.050.55鱼种2单养0.430.230.010.33混养0.400.120.040.44、右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a),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b),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图(a)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B、图(b)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C、图(a)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D、图(b)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右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②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图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右图为光下测定植物水分代谢的简易装置,根据标尺可以测量出气泡移动的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N。若该植株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为a,蒸腾作用消耗的水量为b,其它代谢过程消耗的水量为c,则以下结论最可能的是(B)A、N=bB、N=a+b+cC、N>a+b+cD、N<a+b+c、下左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C)、上右图表示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则下面对Y点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A、Y点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aB、Y点细胞中,只可能含一种类型的性染色体C、Y点细胞中,着丝点一定有8个D、Y点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一定是H点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的两倍、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生存的影响,现设置了下列5组实验。第①组为正常条件下的鱼类生存情况,其余四组的水质为浓度相等的可溶性铝盐水。在②、③、④组中加入不同树叶分解产物。定时观测,得到右图结果。下列假设中与所得结果相一致的是(A)A、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B、叶的分解产物提高了鱼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C、所测试的三种叶的分解产物对鱼都有毒性D、松的分解产物最有利于鱼的生存、右图所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右图表示向日葵在24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据图判断下哪一项是正确的(D)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右图为某地一株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②植物在a和h时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③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④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⑤若c、f时刻的光合速率相等,则植物呼吸速率为c时刻大于f时刻⑥该植物处在生长时期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⑥(D)、用酵母菌酿酒,其发酵阶段的主要工艺为:加料(糖化后的米浆)→接种(主要是酵母菌)→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下图表示从接种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B)、下左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C)A、乙、丙、丁B、甲、丙、丁C、丙、甲、乙D、丁、乙、丙、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上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C)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下列左图分别表示在发酵罐中培养酵母菌时,各环境因子对酵母菌繁殖速率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C)、葡萄糖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假设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之前必须先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这种结合的速率会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快慢。右图中a、b、c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细胞葡萄糖的吸收曲线。那么,在葡萄糖浓度很低的情况下,这三种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快慢的程度是(A)A、甲细胞的吸收最快、乙细胞次之B、乙细胞的吸收最快、丙细胞次之C、丙细胞的吸收最快、甲细胞次之D、三种细胞的吸收速度相同、请从下图中选择一坐标曲线图来描述表中各项。小题号纵坐标横坐标曲线图(1)动物肌细胞内无氧呼吸强度O2供给量B(2)动物肌细胞内呼吸作用强度O2供给量A(3)动物肌细胞线粒体内ATP生成速率O2供给量B(4)陆生植物根对某矿物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O2供给量A(5)陆生植物根对某矿物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呼吸作用强度B(6)酶促反应速率(足够底物,其他条件适宜)酶浓度C(7)酶促反应速率pHD(8)酶促反应速率(酶浓度恒定)底物浓度B、某班级有关身高的体检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填写表格:身高男女合计人数%人数%人数%160cm以下(不含160cm)160cm~170cm170cm以上(不含170cm)总计26身高男女合计人数%人数%人数%160cm以下(不含160cm)28420613160cm~170cm83114702248170cm以上(不含170cm)16612101839总计262046、根据下图所示的锥形瓶(20℃)的情况下,在下列坐标图中画上尽量合理的曲线。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该锥形瓶中的上方有一定容积的空气,所以在开始时,酵母菌可有一部分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当氧气消耗完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而且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酒精的生成速率越来越大;再随着葡萄糖的逐渐消耗,酒精的生成速率越来越小,酵母菌的数量也逐渐减少。由于在该过程中,不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酒精发酵),均有CO2产生,所以溶液的pH变小,但饱和后,就不再继续变小。另外还要注意,酒精浓度、酒精的生成速率两图曲线的起点应该是0,而酵母菌数量曲线的起点不能是0。、许多实验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模式,下面是以玉米胚芽鞘为材料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于琼脂块上(图一),移去尖端后,将琼脂切成体积相等若干个方块,将方块不对称地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实验保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12小时,每个胚芽鞘的弯曲角度以图示二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每次放入等面积、等体积琼脂块中的胚芽鞘尖端数量不同,这样重复上述过程,测得结果如图三所示。实验二:用含有不同浓度(已知)IAA的琼脂块代替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进一步实验,测得结果如图四所示。(1)绘图表示,如何将琼脂块放置于胚芽鞘上,才能得到图二的结果?(2)实验是否一定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3)解释实验二中IAA从0μmol/L至1.8μmol/L的结果。(4)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两种实验条件下的最大弯曲度分别为、。(5)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可以说明什么?答案:(1)按图五的方法放置琼脂块。(2)不一定,因为胚芽鞘发生向光性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在本实验中,胚芽鞘已切去尖端。(3)IAA在浓度较低时,其促进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大,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降低,当IAA继续增大到一定值时,反而起到抑制作用。(4)实验一中胚芽鞘弯曲的角度最大为15,实验二中为18。(5)实验一中由于琼脂块内生长素来自胚芽鞘尖端,即使是最大限度的转移,也不会由于IAA过多而抑制生长的现象。而实验二中,当外源提供的生长素含量过高时,就会导致促进生长的作用降低或导致抑制生长的现象。这种不同的现象说明,离体的胚芽鞘尖端向琼脂块内的生长素转移是一种扩散的过程。因为在实验一中,当放在琼脂块上的胚芽鞘尖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琼脂块内IAA含量不再增加。、(1)一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请分析回答:所用材料:芹菜、水、红墨水等实验方法及步骤:A、取新鲜的芹菜,将其下端切去一小段,见图1.B、在烧杯中盛半杯水,加入几滴红墨水,见图2.C、将芹菜放入上述的烧杯中,下端浸入水中,见图3.D、放置过夜,观察:将经上述方法处理过的芹菜横切,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红色的“点”。①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什么问题?。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红色的“点”,实际上是的横切面。③这一同学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这些红色的点“的”出现,证明了红墨水已向上运输。你认为他的实验完整吗?请简述理由。。④完成上述实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红墨水的溶液浓度应(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否则实验难于完成。(2)一般情况下,在光学显微镜的视野中看不到植物细胞膜的存在的。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实验原理),使我们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的存在。。答案:(1)①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②导管③不完整,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同时设置同一芹菜的不加红墨水的对照实验,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④小于(2)实验原理:本实验设置可利用渗透作用原理,质壁分离现象来达到观察到植物细胞膜的目的。方案:①配制30%的蔗糖溶液。②撕取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先用清水制成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④用30%的蔗糖溶液取代装片中的清水,显微镜观察。现象及结论:在用清水制成的装片中,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用30%的蔗糖溶液制成的装片中则可看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出来,缩成球形小团。球形小团最外层就是细胞膜。(注:本题只要实验原理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即可给分)、将煮稻草所得的液汁放入大果酱瓶A中,放于野外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出现细菌、绿藻、丝状蓝藻、原生动物和一种小虫。持续观察两个月,发现瓶中的这些生物个体数几乎没有变化。另取一只大果酱瓶B,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和蛋白质水解物的溶液,从A瓶中吸取数滴液体加入B瓶中,定期在显微镜下检查B瓶中生物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在第50天滴入数滴一定浓度的DDT,继续观察,发现生物个体数开始变化。开始小虫死亡,不久蓝藻和绿藻开始减少。请分析回答:(1)持续观察两个月后的A瓶可看作是一个处于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联系。(2)据图分析,B瓶中细菌在最初几天数量剧增的原因是;这几种生物中二者间存在着取食和被取食关系的是,,。(3)滴入DDT后,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这是由于。答案:(1)生态平衡的生态(稳定的生态)生物群落食物链(2)培养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使细菌分裂繁殖加快原生动物和细菌小虫和原生动物小虫和绿藻(3)小虫DDT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使处于营养级高位的生物中浓度最高(或生物富集作用)

    以上《图表曲线题专项训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图表曲线题专项训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图表曲线题专项训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