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中国学科吧(jsfw8.com)编辑了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以备借鉴。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产量提高
2.“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即
A.重农抑商B.自然经济C.土地兼并D.均田免粮
明朝的“鱼鳞图册”
3.影响下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年代
地域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
4.我国古代民众的主要衣料经历了从麻(丝、毛)料到棉料的变化。某剧组将开拍一部古代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棉衣给演员穿,这部电视剧反映的时代应该是
A.东汉B.唐朝C.宋朝D.明朝
5.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闭关锁国政策B.市坊严格分区C.没有纸币流通D.草市普遍兴起
6.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懂一点文物鉴赏的本领,无疑会有益于我们准确掌握历史信息。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不是赝币的是
五
铢
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B.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的现象
C.制瓷、矿冶、纺织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D.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人口高速增长
8.新航路的开辟,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其主要影响是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西欧开始殖民扩张D.欧洲主要商路转移
9.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资源的丰富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需求D.世界市场形成
10.右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B.斯蒂芬逊发明火车机车
C.飞机制造业大发展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11.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洋务运动过程中确立了“守旧与创新”的主题。下列对洋务运动“创新”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创办近代工业B.开办新式学堂
12.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C.洋务运动的刺激D.维新运动的影响
14.“‘来’是‘康母’(come)‘去’是‘够’(go)”,一个铜板叫‘文到来’(onedollar)曾经是近代风靡上海的“洋泾浜”英语。这种现象是当时上海
A崇洋媚外心态的反映B殖民同化政策的结果
C中外文化交流的需要D英语教育普及的体现
15.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反映的史实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工业化开始
16.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希望
A.共度难关B.转嫁危机C.扩大内需D.限制出口
17.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相比较,不同之处是
A.推行国有化政策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D.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18.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二战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情况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梯子”和“安全网”分别应理解为
A.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B.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
C.经济建设和国防体系D.国民教育和社会治安
19.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于是党和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开始工业化建设D.发动了“大跃进”
20.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许多地方出现土高炉炼钢的情景,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中 B.大跃进运动中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D.xxx中
21.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2.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开放举措中,被誉为“开放整个海岸”、“开放半个中国”的是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D.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23.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供应紧张B.实行计划经济
C.生产技术落后D.没有改革开放
24.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考察现代中国,下列事件与经济全球化不相适应的是
A.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中国加入WTOD.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5.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
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出现了体系化、制度化趋势
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26.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力,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力。此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信息化趋势B.全球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D.城市化趋势
27.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
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28.下面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推论最不合理的是
史实
推论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A.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
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
B.为全球化扫清了一些障碍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形成
C.经济区域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全球化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D.全球化实现
29.19xxx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年欧盟诞生,这些表明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30.“一亿总中流”的说法来自日本政府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生活舆论调查”,调查提问是把人群分为“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五个阶层,结果选择“中上、中中、中下”阶层的人数达一亿以上,占总样本的90%。这反映出当时的日本
A.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B.国民主体财富差距较小
C.民主化改革成效显著D.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
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共2小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20分)三农问题涉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历来都是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前苏联的一段笑话(来自网络)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xxx”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直到前些年,美国人布朗还发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惊世之语。60年来,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告别了饥馑,实现了国人几千年渴盼的梦想。
——《人民网:“吃饱饭”是了不起的成就》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苏联存在什么问题?(2分)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两曲哀怨的花鼓词道出了凤阳农民的苦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个时代农民苦难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解决农民的土地和吃饭问题,使“中国人告别了饥馑”?(8分)
32.(20分)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挡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致命的差错,人民币在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中的格局中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即使新金融秩序创造出新的基准“世界货币”,人民币与美元也必将成为两大核心货币。”
(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对东方的探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2)19世纪上半期,英镑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简要说明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原因。(4分)根据材料分析,英镑的霸主地位是如何丧失的?(4分)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40年代,美元的霸主地位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的?(2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人民币未来能够成为“世界货币”?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
由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您提供的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希望给您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