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分析
[编辑推荐]高中如何复习一直都是学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xxxx年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1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异常繁荣。先秦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我国古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据此回答1~3题。
1.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2.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
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民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据此回答4~7题。
4.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
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6.xx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某校发起的“玉树,我们在一起”的志愿者活动中,下列最不可能参加救灾的人群是()
A.高二(11)班儒家信徒汪洋B.高(20)班道家信徒恣肆
C.高二(12)班法家代表落英D.高二(6)班墨家代表缤纷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日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兴起。据此回答8~10题。
8.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孔子之是非不是判别是非的标准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人伦道德的价值内涵在于“三纲五常”
9.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0.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中外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回答11~13题。
11.《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12.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这表明()
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国家问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消失
C.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
D.儒家学说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题分析-8
14.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
15.中国古代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16.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人分别是早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的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7.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D.普罗泰格拉
18.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性本身的哲学研究
19.他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秩序。他把自然界划分为由低至高的四个等级——矿物、植物、动物、人类。他把人类社会的各个阶级与自然界的各等级相对应,力图说明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指的是()
A.柏拉图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0.下面两幅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
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C.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21.下列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没有涉及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是()
A.伏尔泰B.但丁C.卢梭D.孟德斯鸠
2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
B.拉伯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
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
23.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2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5.马克思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其中三大发明的一项()
A.火药B.指南针
C.印刷术D.造纸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27题18分,28题15分,共50分)
26.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5分)
(4)&ldqu
o;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3分)
27.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8分)
28.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发现经历了长期、缓慢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儒者荀子说:“人定胜天。”图一为古罗马时期著名雕刻家米隆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
材料二:中世纪基督教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人生下来就有罪。人是愚昧的,要在教会的引领下,杜绝一切私欲,尽全力崇仰上帝,以求“赎罪”。同图一图二
时期的中国,皇帝号称“天子”,代表上天来统治人
间,人是皇帝的奴仆、子民。
材料三:图二中圣母脸上露出微笑,充满了人间的欢乐。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大致同时,中国《水浒传》中的宋江虽然被迫造反,最后仍臣服于朝廷,宁死不再反叛。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白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这个时代中西方对人有什么共同认识?(3分)
(2)据材料二回答此时期东西方普遍认为人处于怎样的地位?(3分)
(3)据材料三回答此时期东西方艺术作品对人的描写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谈谈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6分)
(4)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四扼要说明。(3分)
有关于xxxx年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分析就为您介绍完了,中国学科吧(jsfw8.com)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全国考试资讯信息,供大家参考!
同类热门:
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