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片讲读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大段: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和“闪烁”等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1、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和难点:1、通过文中的语言来体会解放军战士那种与洪水恶浪搏斗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在文中体会大当时那种险恶的环境,从而培养出那种敢于和困难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2、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要收集大量的图象资料,让他们能有个切身的体会。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特设计两课时来开展教学:
下面就第一课时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述:
首先,我以“大讲保卫战”是什么意思,你们理解吗?然后根据同学们的交流,教师引出平时我们讲“战”,一般指打仗,而今天为什么保护长江也讲“保卫战”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的学习课文,体会其中的意思。接着我就安排四次朗读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一读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和读顺句子,扫除字词读音的障碍;二读是检查朗读,通过逐节开火车朗读课文,理解每一节所讲的意思,同时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如:嶙峋、崩塌、惊心动魄、日夜兼程、闪烁快捷……等词语;三读是通过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分好段,指导学习分段的方法。四读是让学生一起朗读全文。进一步巩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感。
接下去我就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我打算按“复习导入,自读自悟,精读感悟,巩固升华”这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激情导入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无需多言,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动。接着就很顺利地可以导入本课的学习了。
二、自读自悟
接着,录像停止,我便深情并茂的引导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感受比较深刻的语句,并和同桌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在班级作一个简单的交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充满兴趣。
三、精读感悟
1、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节,找出文中一些最能体现长江危急的语句,如“暴雨,暴雨,一场接着一场……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等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形势的危急进而让他们悟出我们几十万解放军为什么要进行保卫长江保卫战。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
2、指导学习2到4自然段
保卫大堤与保护群众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给了他们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其自读2——4小节,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绪,是让其在读与思中充分的获得文本信息,这便是文本向“主体”的流动,是用文本去感动学生。
在2、4小节的处理上,我将第4小节作为第2小节,官兵们奋不顾身运沙包的一个补充,这是因为,我细细品读了文章,翻阅了大量当年抗洪的资料后,感觉第2小节中“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还远远不能表现战士们遇到的艰辛与困难,而黄晓文连长的典型事迹正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情感的补充。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所有的积累都被激活,这样就对文本继续进行补充,产生出新的信息,在交流了一些搜集的事例后,原有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便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官兵们运沙包的不易与艰难。这时学生是用自己的创造进一步感动自己。于是,学生在交流中使感动升级,并通过“言”与“声”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此时此刻我再让学生观看录像。通过播放解放军抗洪录像,以声和形再现当年气壮山河的长江保卫战。学生亲眼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怎样与洪水搏斗,怎样在泥水中抢运沙包,怎样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甚至牺牲生命的英勇壮举,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和教育,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学生的感情本已在心中激荡,此时情感的闸门一开,感动便倾泻而出。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在教学保护群众一段时,我也是借助学生已有信息的积累,去再现官兵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艰难与危险。然后,通过激情引读使感动升华。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此刻学生朗读文章,就会将文中的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再一次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因而他们的读书是投入的,是声情并茂的。
同时第5自然段也是课后要求背诵的一段。课上我便让学生尝试着背诵三个飞向组成的排比句,情动词发,学生很容易便有感情地背诵了出来。
4学习第六节
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段话,理解“铭记”的意思,明白“铭记”这一历史的意义。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注意了通过体验锻炼学生读的能力、背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等多种能力,并且注意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学生朗读,加深学生感悟。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