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联系
省编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册对记叙文作了详尽介绍,通过一、二册学习学生对记叙文有一定掌握,有必要让学生深入学习记叙文的其他样式。散文作为必须掌握的重要记叙文样式,第三册开始安排散文学习单元,如这一课所在的第六单元“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一课将是第一篇真正当作散文分析的课文,学习这一课会有一定难度,这一课给学生印象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散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课进行适当的处理,培养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散文在体裁上属于记叙文,对学生而言这一课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指学生对记叙文的中心、顺序、详略已有初步的了解。陌生是指散文这种记叙文样式是第一次学习,对散文特点、包含意蕴、写作技法较生疏。故而课文处理上应该多启发学生将记叙文的学法迁移到散文上来。
2、教学内容
本课共包括两篇文章,《小院》和《小镇》,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小院》,第二课时学习《小镇》以及两文的比较。这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小院》。
3、教学目的
①掌握“星罗棋布、招徕、醇厚、笑靥、馥郁、突兀”等词的音义,并会运用。
②了解散文一般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散文中记叙和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③感受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及新时期和谐、温馨美好的人际关系。
4、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散文是记叙文样式中重要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结构自由,从头到尾贯穿作者的情感于片段的记叙和描写中,散文中记叙和描写的分析理解决定了你对文章的掌握与否。因此这一课的难重点是通过对散文中记叙和描写地分析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要突破难、重点其关键是仔细体味散文形式的自由,内在意蕴独一,和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首先采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启发疑问:文中作者醉在哪里?最后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启发学生理解本文的文眼“醉”。
2、采用投影、录音等电教手段,丰富了教学手段,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采用卡片教学法学习字词,引导学生学会做字词积累卡片。
三、学法指导
1、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欣赏能力,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掌握生字词,课堂中通过朗读进一步巩固。
2、对于散文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握它的“神”,散的结构如果让学生像无头苍蝇样乱窜,且过必然不理想。所以这一篇文章让学生通过找“文眼”的方法,把握全文的“神”,整体在“神”这根线下串联行文。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把握这种学散文的最基本方法,并初步能迁移到课外。
四、教学程序
(一)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小院》,扫除生字词障碍,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有一个初步了解,解决字词关,带着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和疑问,进入课堂学习,将对课堂效果起到较大影响,符合教育学上的主动学习原则和学问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导入新课
好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阳关一起进入五台山下这普通的农家旅舍,去体验翠绿拥抱中普通小院,给我们带来的清新、自然、温馨、热诚。板书课题作者:《小院》阳关
设计意图:导语设计成情景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设定的情景,让学生入景,由景入情,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与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进入积极地学习状态。
(三)预习检查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一二大组朗读(2-4自然段),三四大组朗读(5-8段),全班齐读第1、9自然段,教师随机指点学生有关本课的字词音义,出示卡片提问解答。需要注意的几个字词重点提示:星罗棋布、招徕(láī)、醇(chǘn)厚、笑靥(yè)、馥(fù)郁、突兀等。
设计意图:这一步朗读有两个目的,一是为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落实教学目标中的字词教学要求,扫除字词障碍。二是引导学生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为后面文章意蕴理解分析打下基础。卡片解答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符合初二学生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原则。
(四)分析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内容,用文中的词语试给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
的小院。
从给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这一问,正式进入本文学习的主体部分。学生填副标题的答案可能会有多种,教师要针对学生
回答,逐步引导学生到“花映香熏”的小院上来。“花映香熏”的小院到底有多大?明确:小,们被挤到西南角。出示幻灯,小院之门和小院之老主人夫妇。板书:“花映香熏”的小院。
设计意图:录音的示范,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专注阅读课文,特别是这样一片美文。由于散文的形式上很散,学生容易在学习时不知所云,故而设计上根据散文特点,放开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整体印象。“的小院”这一设计较好的起到整体感知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在这“花映香熏”的小院人家,作者不禁油然而生怎么感受?明确:醉意,这便是本文文眼,即解释文章中心的关键所在。板书:醉在,与上文“花映香熏”的小院相联。
设计意图: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起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启发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文言——醉,本课课堂将以“醉”为线索,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小院”。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样设计是为了由简单的问题慢慢导出本深层次的内容,符合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
3、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醉在这“花映香熏”的小院呢?文中那些句段可以看出来呢?
⑴、课文1-4自然段写了我傍晚投宿台怀镇普通的农家旅舍,写我醉在农家小院的“信赖”。“小大嫂”给我的印象是值得信赖。(亮亮的眼神,甜甜的笑靥)老夫妇给我的感觉是如在自己家(同样的笑)。此时,我虽是初到小院,却已有一点点得醉意,可以说我一醉在这小院人家的信赖,在这小院可以无拘无束的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齐读这一段,
体会浓浓的乡情,值得信赖的醉意。板书:醉在信赖。
设计意图:根据认识论原理,人的认识是一步一步深入的,所以我们教学中也要符
合作者的逐步认识的过程。小院给作者第一感觉就不错,文中用了“信赖”这词,在作者叙述我们可以感受浓浓的乡情,教师的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发现这浓浓的乡情。
⑵、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描写了我醉哪里呢?
醉在清晨小院之清新空气。
清晨的小院空气格外清纯,花香馥郁,让人神清气爽,让我们大家也一起来体会着清晨的清新:闭眼,清新的空气中飘来阵阵馥郁的花香,令人精神一振,不觉得令人醉了。开眼眼前竟是满院的鲜花,排行整齐,错落有致,勃勃生机。在仔细一看花盆,原来都是由游客抛弃得的废物整治而成,别有一番雅趣。我们可看出小院主人的精神也如这满院清新香气,令人赞叹。出示幻灯:五台山清晨。板书:醉在清新空气。
设计意图:古人一向提倡即景入情,今人也认为设置合理的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如身临其境,其教育效果将是不可言喻的。《小院》中这一段清晨景物的描写很生动、很有情趣,值得品尝,所以我采用的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学生在意识上进入校园,体会小院之美。当然真正最好的方法是带领学生进入这样的小院人家,教学很难实现,只要退其次而求之。
⑶、我正在欣赏着小院花景的时候,小院主人“小大嫂”在做什么?她对年轻人碰破玻璃持何态度?从课文6-7自然段可以看出“小大嫂”怎么样的品质?
明确答案:深夜烧茶,早起大扫,没有怨言,理解他人,反映了她勤劳、善良和宽容、理解他人的品质。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与理解,如同世外桃源般纯朴善良,令作者深为陶醉,多么温馨,多么和谐。我醉在小院人家的宽容与理解,满屋的温馨之情。板书:醉在宽容与理解。
设计意图:最珍贵的不外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温馨,所以让学生体会这种温馨至为重要。课文写作上符合了由景及人的写法,满院花香令人油然而生醉意,小院主人的宽容与理解更令人发醉,教学上我侧重由景及人,侧重上下文的联系,引导学生明白景美而人更美,为下文的情景交融升华打下基础。
⑷、课文8自然段我醉在哪里?
明确:醉在黛螺顶美景,醉在小院之景,更醉在小院人所蕴含的品性情怀。
深情齐读这一段。正当我人景共醉的时候,抬眼望黛螺顶景色宜人,回望小院绿莹莹、蓝汪汪,此时我达到了情景人共醉的境界。黛螺顶,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顶寺宇名为大螺顶,又称黛螺顶,为五台山著名景点,出示幻灯:气冲黛螺顶。再一次饱含深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情景人共醉的境界。板书:醉在眼前美景。
设计意图:语文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者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各官能参与课堂学习,其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朗读,朗读有助于体会语言的优美和含义的深刻。此处作者情感上是达到情景人共醉的境界,有感情的朗读对学生获得这种境界体验会较大的帮助。
3、所以我们说作者是醉在“花映香熏”的小院,醉在的小院的人与人之间“温馨”。讲到这里老师也不觉油然而生醉意了。板书:醉在其中。
(五)课堂小结
《小院》作者叙述了自己傍晚投宿普通农家旅社,深深的沉醉在“花映香熏”的小院,醉在初到小院的“信赖”,醉在小院清晨清新的空气,醉在“小大嫂”的宽容与理解,醉在眼前的美景,醉在其中,赞颂了改革开放后山区小院的浓浓乡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谐。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教学内容,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
(六)课后作业
1、课外学习材料《小院小记》。
2、细读课文,再一次体会小院浓郁的温馨醉意,抄写课文重要词语。
以上《
小院》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
学科吧»
说课稿»
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