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口算进位加法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教材分析
《口算进位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加和减(一)》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课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着重解决进位的原理,另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进位加。
本课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准知识生长点,优化新知识的发展过程,口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路和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进位加法中来,因此,教材以加和减(一)为本单元的知识生长点,把重点放在进位的方法上,便于学生稳步地获取新知识。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教材没有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运用学具帮助思考,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对和是非整十数的进位加法,允许学生中有不同的计算思路。
3.提高练习质量,避免机械重复训练。一是让学生在结构中练,教材设计了一些计算题组,如20以内进位加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让学生算算比比,掌握相关计算的联系与区别。二是让学生有兴趣地练。教材给部分计算题组配上情景,减少枯燥乏味的感觉,如把计算题画上生日蛋糕,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三是结合简单应用题,用口算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既练了口算,又培养了运用数学的习惯与能力。
设计理念
本册是课程改革的实验教材,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具体体现在:
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得自悟。
2.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问题情景,优化教学手段,营造创新机会。
3.实践多层次的练习,提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进位加的算理和方法,难点是结合小棒操作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法和学法
1.迁移类推。
通过复习、铺垫、启发、点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推想出该怎样算。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尝试教学。
本课内容是在掌握不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旧知识联系紧密。运用尝试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规律。
3.直观演示。
通过学具操作,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分小棒的过程中感知口
4.愉快教学。
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运用学习成果的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引入“四个小动物,碰到了许多难题,邀请小朋友去帮助他们”的情景,教师把小动物贴纸贴在黑板上,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上课做准备。
二、复习。
1.口算:8+6 30+17 36+3 9+5 20+13 24+5
2.说说24+5是怎么想的?
【这三组口算题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本课知识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三、教学新知。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教师出示图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他们每人有多少张画片?
(2)看着图,你能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同时结合图,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四个算式:
9+6 24+6 24+9 24+9+6
(3)这里面哪道算式是以前学过的,得多少?用的是什么方法?(这里重温一下20以内进位加的凑十方法,为下面的进位加凑十作铺垫。)
【旧教材在引出问题时,一般都是直接出示一道简单的文字题,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解答,而现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通过看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引入清新自然,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2.迁移类推,尝试学习(教学例1)。
(1)24+6等于多少呢?学生尝试回答。
(2)你怎么知道等于30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3)谁愿意上来用小棒摆给大家看一看。
(4)看了摆的


过程,谁再来说说是怎样想的?
(5)即时训练27+3。
27+3等于几呢?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说怎么想的?
反馈说说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由于口算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进位加法中来,因此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就大胆采用尝试教学,直接让学生说说算理和算法,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和直观演示来帮助理解,加深印象。这样安排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掌握方法,从而使他们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3.自主操作,合作学习(教学例2)。
(1)24+9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仍然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想想先把几和几合起来。
摆好的小朋友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反馈不同的操作方法:
指名上前演示,说说先把几和几合起来。
结合演示,说说不同的计算方法,师板书三种方法:
(4)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是怎么想的?说给你旁边的人听。
4.试一试8+42;5+39。
(1)出示,你会算吗,把得数填在书上的方框里面。
(2)反馈说说得数,是怎么想的。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通过反馈结合摆法说说不同的算法,给学生发表见解和敢于提出不同问题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PGN0168.TXT/PGN>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巩固练习。
1.第一题说明要求,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怎么圈,先算几加几?
2.第二题图上画了什么。
指名口算第一组题,算完后说说有什么特点?
生在书上独立口算,小组校对。
指最后一组,如果下面还有一层蛋糕,你能在里面出一道口算题吗?
3.黑板上还有谁的难题没有解决,赶快算一算。
24+9+6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方法?
【虽然练习的量并不是很多,但少而精,练习内容注意了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口算进位加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口算进位加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口算进位加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