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评析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明珠小学柏青
教案设计意图:
本课是实验版教材五年级下的内容,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通过朗读训练,结合课文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以及恰当合理地使用媒体等途径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的伟大精神,扎扎实实地上好本节语文课。
课堂实录: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的伯诺德夫人
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女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在他们家的桌子上醒目地放着半截蜡烛,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吗?
(边出示蜡烛图)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看半截蜡烛的画面,给以直观的印象,不仅激发他们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还促使学生边看边想,提高看的质量。同时还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
生:这是藏着秘密情报的蜡烛。这是关系到一家人生命的蜡烛。
师:是呀,由于伯诺德夫人的绝妙主意,这半截蜡烛躲过了德军的一次次搜查,可是一天晚上,三个德国军官突然闯进伯诺德夫人家,一个中尉无意中点燃了这半截蜡烛,一场危机来临了。
(板书:点燃蜡烛。)
师:在文中,危机指的是什么?夫人怎么化解危机?
生:危机是指敌人会发现蜡烛里的秘密,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她借口蜡烛暗,油灯亮而换下了蜡烛。
师:同学们,夫人面临危机的后果是一个比一个严重,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设计意图:把讨论中得到的感受化为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更使学生明确当时处境的危险。】
师:让老师和大家一起配合着读。为了保全蜡烛
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为了不使秘密暴露,情报站能继续安全存在
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为了保全一家三口的生命
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语境进行引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次又一次地感悟当时情况的迫在眉睫,为后面的体会人物品质的环节做好铺垫。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理解是最好的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法。这样就能把阅读理解和朗读训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
师:一场危机过去了,可课文为什么说似乎过去了呢?(板书:重新点燃。)
【设计意图:点拨难点,把课文知识上扎实。】
生:因为敌人又再一次点燃了蜡烛。
师: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点燃。
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播放闹钟走的音乐
【设计意图:恰好地使用媒体,渲染紧张的气氛,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所描写情况的十万火急。这样媒体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使之真正地起到了辅助服务的功效。】
师:此时房间里的气氛仿佛也要凝固,我们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写当时一家三口紧张的心情呢?
生:可以用胆战心惊、心里像揣着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等。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自然而然地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就在这令人胆战心惊的时候,小男孩端起了烛台。
(板书:端起烛台)
师:可是凶残的德国军官又一把夺回了蜡烛,厄运即将来临。
(板书:夺回蜡烛)
轻声读读这段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生:小男孩为什么会如此从容?
【设计意图: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设法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来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还能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
师:同学们的提问都十分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解决此时的从容是面对什么的从容?
生:这是面对死亡的从容。
【设计意图:面对学生的问,教师应该知道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
师: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男孩默默地坐着,他会想什么?
【设计意图:拓展想象空间,通过想象补充文本中没有写出的内容,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物的思想。】
师:望着越来越微弱的烛光,他的母亲——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播放心跳的音乐)
【设计意图:恰好地使用媒体,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描写情况的十万火急。这样使媒体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出示句子: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这句话怎么读?
生:强调嗓子眼上、恶狼般、越来越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悟文本。】
师:就在这时候,家庭中的第三个成员杰奎琳站了起来,她是如何说,如何做的?指名回答。
(板书:端起上楼)
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一段,来感悟当时惊心动魄的这一幕。
师:你们能否想象杰奎琳在走上这一级级楼梯时,她

会想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想象设计,不仅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材内涵,而且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
师: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此刻,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情会如何?
生:如释重负。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
师:当德国军官离开之后,母子三人会有怎样一段对话呢,请大家在小组里合作演一演。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表演,进一步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读中获得心理体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法国总统戴高乐如果知道了这件事情,要颁发荣誉奖章,那么他当时会怎么称赞他们一家人呢?如果你是戴高乐,你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此练习设计意在及时进行语言训练,启发学生换位思考,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学习后的体验进行赞扬,因为这时学生的学习情绪正好达到高潮,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师:这是多么伟大的一家人呀,他们凭着(学生随着老师的随意指名回答:机智、从容、镇定、爱国精神)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反思
记得有一位哲人在评价方法时曾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句话把方法的地位、作用和它的重要性都说到家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拟把各种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地进行运用,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先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体现了以读为本的精神。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在课上无论是了解内容的读,还是理解语言的读,都应训练到位。我牢牢地抓住读这个训练方式,以读引思,以读悟文。从整堂课的效果看,学生不仅能读正确、连贯、有感情,还能紧扣语言文字反复玩味,全是因为我把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其次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在设计课件时,首先明确使用课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然后才把这些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因为我深知,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喧宾夺主,成为教学的主导性手段。
接着发挥课本剧的作用。语文课上的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文中人物情感并将其形之于外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因而在表演前,首先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然后在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入研读“剧本”,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感情变化等内容。在表演时,我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剧本进行大胆的创造,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
再次善于适时点拨。提问不要多,主要在启发、引导和点拨上下功夫,因此我精心设计,灵活安排,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路,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导向,达到从知识向技能的过渡。
最后这节课结束时的说话训练自认为比较精彩,在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有了较深的理解,并渐渐喜欢上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后,他们往往有一种想把自己的喜爱之情倾述出来并迫切想与人分享的愿望,因此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能完成学生的心愿,而且能很好地检测学生上完课后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的巧妙把握,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价值,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以上《《半截蜡烛》教学实录评析》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半截蜡烛》教学实录评析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半截蜡烛》教学实录评析》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