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的基础上安排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强化认识,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下一步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和依据
重点: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依据:依据《新课标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针对“空间与图形”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依据“体验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让学生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亲身体验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①、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了感
兴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
②、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也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形状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素材,
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③、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
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水平。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实物观察法,比较法,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二)学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
学具:自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小组准备橡皮泥、小棒(每种颜色小棒各四根长度相同)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指出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学困生给予鼓励。体现长方体、正方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同时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我分了5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1)教师先用长方体模型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拿着自己准备好的实物也跟着一边摸,一边叙述。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实物,同桌互相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实践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的准确位置,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好铺垫。
第二个知识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2)小组交流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情况下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3)师问:还有其他发现吗?
(4)汇报:牙膏盒有4个面,其中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也是相等的。
(5)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面的特征,并板书(相对的面相等)。
教师提出利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面的特征。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课件演示正方体、顶点和棱长。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