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相交弦定理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三几何“圆”这一章中“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第一课时“相交弦定理”。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大部分对本课教学构思设想进行说明。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内容非常重要,但并非难点。实际上这节内容在前面已有伏笔:(1)在圆周角中,我们讨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在P95第1题中找相等的角中等已有该问题的萌芽.(2)在圆内接四边形中,我们也接触过类似的问题,现在有了这些知识作辅垫,只需将这些问题做些深化,相交弦定理便可呼之即出。相交弦定理和下一节的切割线定理同出一辙,都是涉及圆中两弦位置关系的问题,本节教学还想从这个高度出发,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领悟问题的本质。2、教育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并会利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论证,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发现结论(包括定理、公式等甚至前人未曾发现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3)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观点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重、难点:重点是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因为它们都是研究圆中重要的比例线段,在圆中应用相当广泛。难点是灵活运用相交弦定理及推论,解决圆中的线段的计算问题。二、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发现结论法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结论的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样方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这正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本节的定理及推论都是开门见山地给出,没有引入,如果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本节采用引导探索、发现结论法,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三、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并发现结论的学习方法。(2)体会“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得到各种有价值的结论,进一步了解“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3)在教学中还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四.教学程序及构思意图教学程序构思意图PB图1ABCD①复习引入(电脑显示)观察图1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圆周角?图中有哪些圆周角?这些圆周角有什么关系?根据是什么?(∠A=∠D,∠C=∠B)(2)有这些相等的角,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PC∽△DPB)由相似,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PA/PD=PC/PB=AC/BD)首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这样引入呢?因为本节的定理及推论在教材中都是开门见山地给出,没有引入,是直接证明的。如果教学中直接抛出定理让学生证明显得突然,学生也会感到枯燥,同时也压制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因此,本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发现结论,就大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掀起了一个高潮!ABCDP图2②新课1:发现、证明定理及应用进一步引导发问:(1)现在将图形中AC、BD擦去变成图2,图中AB、CD是圆中两条相交弦,被交点P分成的四条线段有什么关系?(PA·PB=PC·PD)(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将上述结论叙述出来吗?(可能不完整)引导学生看书P125(点题),这就是我们本节要研究的相交弦定理。让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证明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作提示:要证等积式,常采用什么方法?)(1)通过刚才的复习引入,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定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由于本定理较难叙述,让学生口述定理,一方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时,指导学生看书,学习书中精练准确的表达,会收到更好的效果。(3)让学生对定理进行证明,通过添加辅助线,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基本图形问题来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新课1发现、证明定理及应用讲例1.已知图中两条弦相交,第一条弦被交点分为12cm和16cm两段,第二条弦的长为32cm,求第二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的长.分析:先画草图,用图形帮助说明。练习1.如图3,AP=3cmPB=5cmPC=2.5cm,求CD(1)选用本例题,是因为本例是通过列方程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问题来解决,渗透方程思想。(2)练习主要是运用定理进行较直接的计算,侧重双基,符合基础性原则。·③新课2:发现、证明推论及应用再进一步提问:(1)我们现在研究相交弦的特殊情形,圆

内的特殊弦是什么?(直径)两弦相交的特殊情形是什么?(垂直)(电脑动画显示,将图1中两弦旋转起来,使AB是直径,且AB⊥CD,即变成图4)(2)根据相交弦定理,你发现了什么结论?(PA·PB=PC·PD)(3)PC、P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相等,根据垂径定理)(4)这样我们可得PC、PA、PB是什么关系?(PC2=PA·PB,PD2=PA·PB)请同学们用符号语言将这个结论叙述出来,(电脑显示:在⊙O中,AB是直径,AB⊥CD,垂足为P,则PC2=PA·PB)这就是相交弦定理的推论,请学生看书上是如何叙述?讲例2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c,使c2=ab(先让学生观察图4,让学生感悟。老师可提示:如已知PA、PB,如何求作PC?等学生思路弄清楚后,跟着老师一起作图)练习2P1262如图5,O是圆心,OP⊥AB,AP=4cm,PD=2cm求OP.引伸:过点P任作一弦MN,则PM·PN的值能否确定?这一定值是什么?再引伸:若⊙O的半径为R,OP=a,(a
    以上《相交弦定理》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相交弦定理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相交弦定理》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