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判定(1)》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判定(1)这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平行线第2节的第1课时内容,它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象同角”即三线八角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它判定的奠基知识,更是今后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七~九年级这一学段的数学知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结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1.2教材的重点、难点
因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其它判定的重要依据,所以它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例1判定两直线平行时需将已知条件作适当的转化,说理过程要求有条理地表示,这在学生学习“证明”之前,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我把例1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2、说目标
2.1知识目标: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学会运用这一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2.2能力目标:通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方法的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归纳分析能力。通过这一判定方法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3情感目标: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进一步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期依据是:
第一,判定方法的得到必须有一个实验操作,归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知识体系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
第二,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和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基本相同,需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著名西方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所以组织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可以突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也有利于教师的角色转化,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说教法、学法
3.1教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所以我采用了①探索性教学,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②综合性教学,把探索到的本质特征用概括地语言形成判定方法,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实践性教学,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等。
3.2学法指导
(1)乐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会:通过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新知在新的情境下如何应用,从而逐步完善其认知结构。
(3)会学: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更进一步体会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其它知识的重要方式。
4、说教学过程
4.1实验操作,探索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时,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
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问题情境:已知直线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直线的平行线:
有哪些步骤,学生根据以下平行线的画法,边画边回答:
①落②靠③推④画
提问:⑴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抽象出来的图形(直线;被AB所截)
⑵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1=∠2)
⑶它们是一对什么角?(同位角)
⑷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⑸可以叙述为:∵∠1=∠2∴∥
4.2交流归纳,揭示新知
⑴让学生讨论交流,上面叙述的条件与结论,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观察对象的关键特征,寻求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发生过程的探索活动中去,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把自己观察归纳出的结论与同学交流,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时间与空间。
⑵请一个同学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修改与补充,学生在归纳过程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有不完整之处,教师应先肯定学生的创新结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再作适当好的进行修正,得出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目的: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情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4.3讨论质疑,突出重点
提问:⑴现在要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关键要找什么条件成立?(同位角相等)
⑵那么,同位角在怎样的几何图形中才会出现?(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三线八角”)
目的:强化判定方法的大前提及提设条件,以突出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图例,要求学生说出条件与结论,更进一步突出教学的重点。
课堂练习:
4.4范例研究,突破难点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例1:已知直线、被所截。(如图)∠1=45。,∠2=135。,判断与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教师根据例题的图形与已知条件,作这样的分析:
⑴猜测与平行吗?(平行)
⑵要说明与平行关键要得出什么?(∠1=∠3)
⑶现∠1=45。,那么能得出∠3=45。吗?(能,∠2与∠3互补)
目的:启发学生把例题已知条件作适当地转化,从而符合平行线的判定方法⑴的题设条件,作这样的启发与分析,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来突破难点。教师先请一个同学代表叙述说理过程,再请其也同学补充完整,这样逐步培养学生说理的条理性与层次性。
以上教学,层层深入,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学生的探索问题的能力,渗透辅导学生会学,巧妙突破难点。
4.5反馈评价,体验成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行线的判定,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对所学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为了捡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把课后练习、作业作为反馈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接着安排了课后P6的练习及课本作业题的2、3、4,特别是2、4两题完成后学生提问是否还有不同的方法?是否还能探索出其它的结论成立,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2和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伏笔和铺垫。
以课本练习、作业为载体,体现了教学层次性、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
4.6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而教师归纳总结。目的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归纳过程中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②平行线的判定⑴必须要找什么条件使结论成立?
③要找同位角相等,有时需对问题的已知条件作适当的转化。
④你认为还有什么不懂的
⑤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让同学们共享呢?
作业的布置体现整体和局部相结合,注重分层训练,分两部分。一是必做题,作业本、同步练习,让所有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及时巩固。二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可以满足他们学习的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也符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原则。
5、说评价
在本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暴露解决问题中的思维过程,拓展性和开放性的练习安排,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大量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安排教学细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判定(1)》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判定(1)》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判定(1)》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