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物理说课稿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物理说课稿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能力的培养。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在物理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类比能力、创新和质疑能力。在物理课堂中因材施教、以校为本、以生为本、以人为本、以终身发展为本,照顾到艺术生的学习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尝试了双语教学。
教材分析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物理必修课重点讲述了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属于介绍性质的内容。但这节课并非不重要,它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展示科学探究的无限可能,建立科学思想、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对于我校的艺术学生而言,培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在本节课所力求达到的目标。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艺术高中,学生基础差,理科尤其如此。艺术特色高中的物理课程应该不同于普通高中,应该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艺术高中物理课程合理删减、补充、整合、丰富和完善课程结构和知识结构,可以为学校素质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具有更好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经典力学在广泛领域取得成就,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类比推理能力、质疑和创新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情感,开阔我校艺术学生的眼界,提高艺术修养,培养科学素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文明和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开拓视野、培养科学精神。难点: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
(一)、类比激趣,引入课题
类比法律(Law)和经典力学定律如万有引力定律(Lawofuniversalgravitation)牛顿定律(Newtonlawsofmotion)是否都有自身的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艺术生们展示猫眼星云图片,并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片,是谁的杰作。此后又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他星云和星系、以及细胞、分子结构等图片,那同学们体验到不同领域的自然之美。引导同学们善于发现和观察自然之美。同时让学生展开联想,猫眼星云非常像猫眼睛,涡旋星系很类似太极图,细胞图更像一件艺术品。这在激发同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图片上的英文注释使同学们了解星云和星系、以及细胞、分子的尺度相差悬殊,然后请同学猜想不同国家适用不同的法律(Law),在各方面相差悬殊的自然王国中经典力学定律是否普遍适用呢?
(二)、立足课本,自主探究
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穿插多媒体视频讲解和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推荐代表分享交流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1、同学阅读课文48页前三段,说出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请同学看书48页至49页,回答从低速到高速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会发生变化?
三、视频展示,直观答疑
1、请同学观看英文视频《想象时间》片段,教师用英文重复片段中的问题“Imagineifyoucouldsmashthetime,andstopplayingwithit.Ifyoucouldslowitdown,andspeeditup.Imagineifyoucouldstoptime,orevenreverseit.”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使时间加速、减慢、停止甚至倒流是否可能?
3、请同学们观看科教片《宇宙与人》片段,重新理解时间以及空间概念。
4、请同学们看书50页从宏观到微观内容,回答哪种力学能更好地解释微观粒子运动?
5、请同学们看书50页至51页从弱引力到强引力内容,说出哪些现象经典力学不能很好地解释?
6、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片段《弯曲的光线》以及科教片《宇宙与人》中关于对中子星和黑洞介绍的视频片段,加深同学们对强引力场的感性认识。
(四)深挖重点、培养人文素质、提升内涵、重塑人生观、价值观: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1页后三段,认真思考“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这句话,小组讨论并就人们是否应该继续深入研究“经典物理学”以外的内容派代表发表见解?
2、请同学回答我国哪些古人的名言表达了自己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决心?
“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哪位古人的名言,和我校的校园文化有何历史渊源?
(五)、课后作业:
1、看课本56页小字部分科学的足迹。
2、谈一谈你对“一微尘映世界、一刹那含永远”这句话的理解?
3、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你的局限性在哪?该如何突破?
板书设计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一、从低速到高速质量会变大,时间和空间会发生变化。
二、从宏观到微观经典力学不再适用。
三、从弱引力到强引力牛顿引力理论不再适用。
课后反思:
一、课堂效果:
本节课从效果上看比较成功,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注意力十分集中,学习热情较高。从回答问题情况看对本节内容掌握较好,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感到很有收获。学生讨论情况很好,发言积极,课堂气氛很好,很多发言同学从表情看很有成就感,比如一位同学回答我国哪些古人的名言表达了自己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决心时提到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家都感到回答的贴切。回答“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哪位古人的名言,和我校的校园文化有何历史渊源?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孔子”,并有自豪的表情。我感到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本节课的一些特点和成功之处:
1、从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能力的培养。
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善于发现、观察和审视美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及类比推理能力。
2、注重物理课程的校本化、注重学科与校园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相融合。
将屈原、孔子等人的思想与本节课所提倡的科学精神进行了恰当的联系。将中国古代朴素的时空观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微尘映世界、一刹那含永远”等思想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行了类比。将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与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涡旋星系”作类比,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类比能力,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
3、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增加了一些天文方面的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给学生机会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的关系,提醒学生重新定位人生的价值取向。
4、尝试了双语教学。
在“想象时间”视频片段中故意将中文字幕调整到屏幕之外,使学生靠听纯英文语音获取信息,然后教师用英文重复片段中的问题,并请同学回答。在介绍万有引力定律(Lawofuniversalgravitation)和牛顿定律(Newtonlawsofmotion)时用Powerpoint打出了英文并向学生做了介绍。在介绍
星云和星系、以及细胞、分子等图片时读出并解释了大部分英文标注,为同学们复现了星云、星系、涡旋星系、哈勃太空望远镜、分子、纳米、遗传信息等英文单词。5、照顾到艺术生的学习特点。
艺术生的感性认识相对与理性认识来说更有优势,本节课截取了多段多媒体视频,照顾了学生特点,化解了教学难点,力求以校为本、以生为本、以人为本、以终身发展为本。
三、本节课需要改进之处:
1、这节课虽然对学生的要求只限于了解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但有深度、难度和广度。中学生在没有更多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仍然较难理解。我又想办法使学生课余观看了《宇宙与人》、《超新星》、《行星》、《哈勃天空望远镜》等视频来加深理解、开拓视野。
2、由于学生知识所限,一些问题的探讨不能深入进行,一些问题学生不能深入理解。
3、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合作探究及发表见解的时间稍显不足。
同类热门: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