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说课稿: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目标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
目标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来。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五:说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这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和见过部分金属,但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够深刻。他们喜欢探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方法和总结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等方面均有欠缺,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所以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小组讨论及交流分享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
?复习引入:我们已学习了碳、氢、氧等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单质──金属。接着利用多媒体介绍“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而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和战国时期就会炼钢。由图片介绍马踏飞燕的来历:1969年,铜奔马在甘肃武威出土。1984年,定为中国旅标志。xxxx年“马踏飞燕”仿制品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总统布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然后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并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标教学理念。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实验探究
?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知道金属有很多用途,可为什么金属会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这是由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决定的。同学们想知道金属的性质吗?在激发学生兴趣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实验来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请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验步骤)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用细砂纸打磨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③分别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⑤用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介绍实验探究方法,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并通过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结束,让学生归纳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大多数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多数是固体,密度、硬度一般较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多媒体展示物理性质图后,教师指出: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出示几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表,请同学们分析,留意导电性最好,密度最大,熔点最高,熔点最低,硬度最大金属是什锡等)的物理性质。
?接着让学生根据表8-1中的数据,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讨论分析课本第三页中的问题。学生分析讨论后分别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使学生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辨证关系。
设计意图: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会与人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
自主学习在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相互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
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练习应用:
为了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体现“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题。
熔点密度强度导电性导热性抗腐蚀性2500℃3g/cm3与钢相似良好良好优异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它的一些性质如下:
这种金属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
2、某课外活动小组去一家废旧金属回收公司辨别生铁和废钢,他们利用所学的有关生铁和钢的性能和用途等知识进行辨别,收获很大。试问:该课外小组可能利用那些比较简便的方法辨别生铁和废钢的?
设计意图:
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化学资源的能力。让学生经过思考,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进行大胆设想,尽可能多地说出该金属的用途,并及时给予鼓励。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八: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对一节课过后的理性思考,是对一节课成功的肯定,也是对一节课不足的及时补充。通过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及时把本科的突发奇想记录下来。
九:教学理念
好的科学探究,为学生落实了技能目标,强化了过程与方法,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本节课体现了这样几个教学理念:
⑴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化繁为简,建立了新的教学体系。
⑵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支撑,本节课就是对这种理念的不断探索。
⑶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复杂的知识条理化。
⑷强调科学探究的科学性,体验探究的快乐、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鉴于理解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所以我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突出重点。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5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6教学程序
为使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紧凑、有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之后讨论,并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通过反馈练习来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以科学事例创设情境,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设计意图)以科学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改进);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置换反应: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探究过程: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知识,通过对几种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突破重点。在每个探究后都精心设计问题或列举事例,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强对金属活动性运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紧密结合课后精选的反馈练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学生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
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
结论:(1)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可知同种金属活动性:
Mg>Zn>Fe>Cu
(2)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3、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Al+3CuSO4====3Cu+Al2(SO4)3
Cu+2AgNO3====Cu(NO3)2+2Ag
结论:(1)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置换反应
1、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A+BC=AC+B
7:教学理念:
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强对金属活动性运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紧密结合课后精选的反馈练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同类热门::
《甲烷》初中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镁和铝xxxx初中三年级化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