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化学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
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
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的自主学习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在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现出了几张世界各地的美景图片,随着图片的变更,展现出大量死鱼的海滩、被酸化的土壤、被污染的树木以及腐蚀严重的石雕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激起疑问。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探讨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请学生回答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集气瓶中的气体,并得出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得出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的结论。
[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教师布置任务: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各学习小组自我分工,分别从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索三方面来分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成下表,最后,我们要请各组派代表总结小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活动:小组内分工,分别从三种自主学习途径来探索二氧化硫的性质。
自主学习途径一――观察生活
教师活动:将教师和四个学习小组课前准备的有关二氧化硫的资料卡拿出来,要求学生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通过共同讨论,推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卡,共同讨论,提取有用信息,推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师活动: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补充二氧化硫的相关用途。
设计意图:学生在收集和分析资料卡时往往容易只看到二氧化硫的负面影响,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能从二氧化硫的性质中推出其对社会的有用之处。
自主学习途径二――理论分析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以前学过什么物质,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根据一般规律,对二氧化硫进行具体分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其一,从物质的分类来看该物质属于哪一类别,从而具有什么性质;其二,从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特点来看该物质具有怎样的氧化还原性质;其三,该物质具有怎样的特性。具体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直接进行理论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教师提问和学生思考,学生进入理论分析部分就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容易的多了。
自主学习途径三――实验探索
教师活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化学说课稿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几支充有二氧化硫25mL的小针筒、品红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pH试纸、试管架、试管夹、试管若干、酒精灯、称量瓶数只。
提出要求: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现象,推出结论。
提示学生:①将实验所需的溶液加入到称量瓶中,将小针筒中的二氧化硫气体缓慢地加入到称量瓶中的溶液里,观察实验现象。②二氧化硫具有污染性,针筒中如有没有用完的气体,用橡皮塞堵住针眼,防止气体泄漏。
同类热门: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键
高中化学说课稿:钠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