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中历史《两汉经济和社会生活》说课范文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两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本课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反映这一初步发展时期的特征。本课之前,学过两汉的主要统治政策,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本课之后,将要学习两汉的民族关系、对外交流、文化情况,而这些都深深受到经济的影响。所以学好本课可以更好地理解前面的内容,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本课的内容和结构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豪强地主的田庄。本课以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为主线索。以经济为核心,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1)经济发展的政治上一个重要原因:即两汉的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政策;(2)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中物质生活的变化渗透在这一部分。(3)经济发展对政治的一个重要影响:豪强地主势力大大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重农抑商政策;以犁壁、耧车、、二牛抬杠法、温室栽培、水排、提花机危代表的新技术;水利的兴修;小麦、水稻和桑麻的种植情况;冶铜、冶铁、纺织业,长安和洛阳的繁荣;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2.从思想上认识:

①重农抑商政策对两汉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②通过学习两汉时期世界领先的技术发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这些新技术是当时人们对前人成果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培养创新意识;

③认识我国封建社会发展早期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3.能力培养:

①通过阅读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在读图和讨论中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②通过引导分析两汉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方法。

③通过“我国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有哪些?”讨论回答,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两汉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技术的革新

二、教法和学法

我国的xxxx年远景目标纲要里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所以在教学中要以挖掘历史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我主要采取多媒体演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图片等资料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提高授课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就是要采用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教学来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顺利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演示、讲解过程中,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并积极地进行讨论。师生平等的交流,就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在本课,还要较多地运用比较法,比如在讲到犁壁、二牛抬杠等问题时。

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的学法指导主要是:

1.联想记忆法:让学生联想农耕过程主要是耕地、播种、灌溉,从而全面掌握农业的成就;

2.总结我国两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成就,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归纳方法,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怎样继承和创新;

3.引导学生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

个方面,从整体上把握时代特征;

4.引导学生观察有关的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从考古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约3分钟

2.讲授新课:约37分钟

3.小结及布置作业,约5分钟

(二)、导入设计

以问题“汉初,将相出行时坐什么车?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做铺垫开始引导。学生回答后,出示《金缕玉衣图》,简单讲解它的制作材料,指出这是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死后所穿的,接着提问学生:“这又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比汉初丰富了,进而认识到两汉经济的发展了,导入新课。以这样直观的图片、强烈的对比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授课设计

1.重农抑商政策

结合文帝的诏书和课本有关的一段小字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重农抑商政策。然后从重视农业的作用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对两汉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见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对后世的影响只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再不断加深。

两汉的经济:我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2.农业的新成就: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首先启发学生想象从事农耕都要做些什么,耕、种、灌等,然后围绕农业新成就进行技术革新、兴修水利、农作物三个内容的教学。

(1)农业技术的革新

生产工具及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会首先进行农业技术革新的教学。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从整体到局部、从耕地到播种,依次是的二牛抬杠、犁壁、耧车的教学,最后是温室栽培技术。

其中我对二牛抬杠、犁壁、耧车的教学处理相似。分别结合《东汉牛耕图》、《犁壁》、《耧车》等图片,讲解各个新技术或工具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新技术或工具都节省了人力、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为了加深认识,还要运用对比法,二牛抬杠对比三人两牛耕作;犁壁不但对比战国的犁,还要对比欧洲,欧洲比我国晚近1000年才用到这一工具。温室栽培作为一项革新的技术,提到这里来讲。对比指出欧洲人到了1000多年后才能享受反季节的新鲜蔬菜,从而让学生认识这一技术的先进性,及技术革新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运用演示、讲解、对比,使学生从技术革新的角度认识农业的新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7.豪强地主的田庄

豪强地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在这里我就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简单引导学生认识豪强地主的势力大大发展的原因,突出经济的原因,使学生理解它是两汉经济发展的一个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小字,以及田庄图等,总结豪强地主田庄的四个特点即:规模很大;经济自给自足;拥有武装;依附农民。

在这里,也可以指出盛世是相对的,在封建社会,农民处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生活悲惨,所以才会有了汉末的农民起义。而豪强地主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实力不断壮大,最终出现分裂割据。渗透联系看问题的方法。

人们的社会生活丰富。

商业

手工业

农业

经济的发展

(三)小结及作业设计

(1)

统治者调整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豪强地主势力大大发展。

技术革新

兴修水利

这主要是对本课的一个再加工和深化的过程,其中加线的以及方框里的是要引导学生一起填写的,也起到了课堂练习的作用。学生还虽然没有系统地学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等问题,但我已经开始渗透这一方面的教学。以具体的内容体现出来。通过这一小结设计,我还可以教育学生认识技术革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个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通过经济对生活的影响,还可以使学生对我国基本路线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定的正确性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本课了解两汉的经济不但是从文字资料中而且很多都是从考古发掘的图片及实物资料中,然后,出示三幅图:东汉牛耕图、农业收获图、田庄的舂米作坊图。这三幅图都是汉墓的画像石、画像砖画,又刚好呈现出一幅耕作、收获、农产品加工的场景,比较有趣,那么让学生在感受画像石简单的画面时就会体会出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而认识到考古资料对于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懂得从各种资料中去认识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及巩固基础知识为原则,做课后题即可。

    以上《初中历史《两汉经济和社会生活》说课范文》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初中历史《两汉经济和社会生活》说课范文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中历史《两汉经济和社会生活》说课范文》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