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学习的难度加深、灵活性加大,不能单凭死记、死学,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而且各学科的特点不同,学法也有区别,我们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反思和调整,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法,做到事半功倍。中国学科吧(jsfw8.com)给您带来的这篇八年级同步说课稿《鸦片战争》,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初中社会第四册第十七章《鸦片战争》第二课时,这一课主要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这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因而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屈辱史的开端。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了解慈禧太后发动的“北京政变”与“借师助剿”。
(2)情感目标: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能力目标: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确定《中英南京条约》为重点,其理由是:《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定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转变。教学的难点则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法和学法
1、教法
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讨论分析为主,辅之以讲授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增强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能力。其主要思路是:分析导入——学生认知——讨论现象——得出结论。各环节均体现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而在教师讲述同时,指导学生用推理方法去解答条约签定后的社会影响,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设计
教师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态度如何”导入,引起学生回顾和反思,自然得出:“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战争的失败在情理之中,《南京条约》浮出水面。”从而引入正文教学。
上文就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给您带来的八年级同步说课稿《鸦片战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亲爱的小伙伴们浏览了:
初二下册历史说课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初二历史上册说课稿: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