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一历史说课稿之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和改革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精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说课稿之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共有三目: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3、王安石变法。其中,第一目是北宋中期改革的背景,第二、三目是改革的主要表现。庆历新政是针对北宋社会积弊所做的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较全面的改革。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因此,本节的核心内容便是“改革”二字。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一目,教材分四个方面加以叙述:A、严重的土地兼并;B、冗官、冗兵和冗费;C、农民的反抗斗争;D、辽、西夏的威胁。概括起来说就是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疆危机。

(1)财政危机:主要来自于北宋的土地兼并;冗官、冗兵、冗费;送给辽、西夏大量的绢银这些因素。①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买卖得到保护,从而加剧了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直接导致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②北宋统治者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机构重叠,人事臃肿。科举制改革导致官吏人数激增。此外,“恩荫”受官也使官僚队伍日渐庞大。官吏增多,官俸随之增加。北宋政府采用募兵、养兵制,不仅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导致兵员素质低下,操练不勤,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局面。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也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所有这一切,都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支出。一减一增,造成了北宋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2)政治危机:土地兼并造成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生活恶化。财政困难又使北宋统治者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所有这些情况,加剧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人民的反抗斗争,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封建统治。

(3)边疆危机:北宋中期,民族矛盾依然严峻。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北宋在战争中进一步消耗了财力,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加剧,北宋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复杂性:各种危机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使北宋面临全面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是封建制度固有矛盾引起的结果。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本身。冗官、冗兵又是北宋封建专制主义强化措施带来的必然结果,因而危机又是深刻的。因此本目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因为只有真正弄清了北宋中期错综复杂的社会危机及其实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以及更好地理解改革的迫切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2、“庆历新政”一目,教材主要介绍了庆历新政的概念及新政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庆历新政是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的产物。也体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封建封建统治。范仲淹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围绕整顿吏治这一中心进行改革,从而拉开了北宋中期社会改革的序幕。

3、“王安石变法”一目,教材从变法的开始、主要措施、变法成效、变法结果及失败的原因和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历史地位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其中变法的主要措施是本目的核心内容。它既充分反映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严重,也说明了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统治积贫积弱危机所进行的较全面的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王安石为代表的北宋统治者试图通过较全面的改革,挽救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从而巩固封建统治。因此,本目内容应为本节的灵魂和核心。

(二)、重难点确定

1、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

2、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和对王安石变法的全面认识;北宋社会危机、庆历新政以及王安石变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及运用。

(三)、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紧承上一节——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从知识结构上说,本节内容应该是本章第二节内容的延续:社会危机是北宋封建专制主义强化措施带来的必然结果,而改革则是应对社会危机,稳定封建统治的无奈之举。两者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从性质上说,本节内容应属政治史范畴,是中国古代史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主线的重要一环。同时,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容又极具历史借鉴意义,当属历史知识范畴中的重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此,这部分内容又是高考的热点。

二、教学目标

(一)掌握知识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范仲淹;庆历新政;王安石及其变法措施;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失败原因及历史地位。

(二)培养能力

1、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2、构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和改革相关的知识结构。(发展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3、整理相关资料,拟定讲话提纲,阐述历史问题。(发展表达能力)

4、依据相关资料,运用正确的历史观点全面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发展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陶冶情操

1、通过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实质、成因及其与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联系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社会以及心系社会的人文精神。

2、通过对北宋中期社会改革尤其是王安石改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艰巨与经历的曲折,以及范仲淹、王安石等胸怀天下、锐意改革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现代网络技术

四、学法指导

1、开展研究性学习,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学校图书馆等有利条件,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2、通过归纳,构建知识结构,以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课堂辩论,认识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共生互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A、课前准备:按目划分研究课题,确定学习小组,提出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同时提供相关的书目和网站。学生自主、合作、互助学习,并撰写研究小报告,拟定发言提纲或制作演示文稿。

B、基础知识落实:围绕“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及其成因、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三个课题,学生代表展示研究成果(发言或展示演示文稿均可)。每小组限时5分钟。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整理,师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C、知识结构构建:学生思考三大课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动手构建知识结构图表。师生相互展示知识图表并共同商榷。

D、知识迁移实践:教师展示四则关于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评价材料的观点,并提出自己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E、课后巩固练习:

附:1、历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毁誉:

材料一(苏轼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妒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为夺富民之利……。”

——引自邓广铭《王安石》

材料二(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

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南宋)朱熹

材料三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

——邵伯温《闻见录》

材料四(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

——梁启超《王荆公》

2、课外练习:

(1)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其中最直接的威胁是

A土地兼并严重B冗官、冗兵、冗费

C农民的反抗斗争D辽和西夏的威胁

(2)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整顿军事B整顿吏治

C增加税收D减轻徭役

(3)庆历新政中“庆历”是指哪一皇帝的年号

A宋太宗B宋太祖

C宋仁宗D宋神宗

(4)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

(5)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

A理财B整顿军事

C振兴教育D严肃吏治

(6)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A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B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死去

C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D依靠地主阶级国家而改良措施

(7)在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能够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市易法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

C①④⑤D①②④⑤

(8)试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其内在联系。

3、知识结构

4、推荐书目和相关网站

《王安石变法》————漆侠著256页超星数字图书馆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诸葛忆兵著

《宋辽夏金史话》————洪焕椿著

《宋代社会研究》————朱瑞熙著

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说课稿之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就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同类热门::

夏商周高一课程说课稿历史篇

起源与发展高一课程说课稿历史篇

    以上《高一历史说课稿之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和改革》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高一历史说课稿之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和改革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一历史说课稿之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和改革》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