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中地理课森林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一课时)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说教材

1、课标分析

课标中提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并且提出了活动建议: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开展一次模拟活动,扮演角色,交流看法。由此可见,地理新课标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关系,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选取了“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为案例来学习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因此,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保护与建设在地域上的广泛性,认识生态保护不仅在诸如我国西北这样干旱的地区,即使在亚马孙雨林这种终年高温多雨,植被丰茂的地区也十分重要。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也使学生对后面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有了参考依据。

3、教学目标确定及依据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

该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雨林生态效应的基础,有必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认识。但同时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在初中教材以及“必修1”中都已涉及,所以现在只要求学生作进一步了解。

b、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本目标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分析诸如森林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而确定的。因为只有认识到雨林重要的环境效应,同时又是极其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学生才跟容易理解雨林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且通过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活动分析森林环境效应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森林的环境效应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在本节课中,可利用课本中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练习学会分析、归纳问题的方法,提升读图、绘图能力。

b、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也是现在社会对合格劳动者的要求之一,因此通过安排学生自学“雨林的环境效应”这部分内容,同时通过讨论,合作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从资源开发者与保护者的角度阐述各自观点,从而使问题逐渐明朗,更容易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确立正确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地理新课标的明确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的使命。因此在教学中应时刻不忘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而本节内容更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很好案例。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按常规来说,一个区域生物种群的丰富、复杂程度可以衡量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雨林这种生物种群极其丰富的区域,生态却是极其脆弱的,学生理解难度应该是比较大的。

二、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活动练习法,合作导学法,读图分析法。

本节课主要是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重点是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教材中的“活动”、“思考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增强分析能力。并安排学生读图2.17,完成图后“思考”,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本节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雨林的生态效应”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容量大,利用多媒体展示图象、文字等,以增加广度与深度,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科学有序的展示,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象,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3)学法指导

a、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b、通过比较、分析、归纳、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新课导入提问:1、我们知道森林中的木材有哪些用处吗?2、由此可见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有谁还知道森林还有什么功能吗?提问设疑,凝聚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由森林的自然资源功能过渡到生态功能。展示“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并设问思考。安排学生读图并思考:1、世界森林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何种森林种类?这些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具有什么特点?2、是不是只有这些地区才具有森林生长必需的条件?3、那为什么其他地区森林却很少呢?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三个问题设置按照由表入里的思维习惯,加强思维逻辑性培养。复习思考例举几种生态问题,并让学生合作讨论对比森林的生态意义。全球变暖原因分析,过渡到森林的生态意义。荒漠化——防风固沙全球变暖——调节碳氧平衡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环境问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音把教材中这部分内容与上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使这部分内容与下节内容具有连贯性。“活动”探究安排学生进行教材中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森林的生态意义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思考完成。填写下面森林破坏后对应出现的问题: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防风固沙---------------------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读图,完成思考题。雨林的分布特点。分析这种分布特点与气候的关系。指出教材中提出的“大陆向风地带”在图中位置,并分析此处雨林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复习回顾“必修1”中有关气候形成的因子,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学生自学,合作讨论。多媒体展示三个词语:地球之肺、储水海绵、生物基因库安排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根据上面的三个词语及教材中的思考题具体说出雨林的生态意义。这部分内容在前面已经有所涉及,难度不是太大,安排自学,学生较易完成,形成成就感。设问亚马孙地区的气候特征亚马孙气候的炎热多雨是生物循环旺盛的基础。展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图,并讨论该图表达的意思。提醒学生要先注意图例的意思。动画展示“生物循环图”,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合作探究意识。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循环过程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玻璃鱼缸”和“破碎的玻璃鱼缸”。使学生从形象上加深雨林重要的生态意义和其脆弱性的认识。布置课后探究课后探究内容为教材P32“思考”,欧洲国家与巴西关于保护森林责任的争吵。这个思考题教材安排在课中,因为这种争论问题很复杂,在课堂里安排讨论很难完成,现调整为课后探究,既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对此内容有较充足的探究时间。而且这种争论也是亚马孙雨林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下一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可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四、板书设计

一、森林的分布与生态意义

1、世界森林分布的现状

2、森林的生态意义——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3、森林破坏后形成的生态问题

二、雨林的生态效应

1、雨林的分布

2、雨林的生态意义——地球之肺、储水海绵、生物基因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终年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雨林生态脆弱

    以上《初中地理课森林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初中地理课森林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一课时)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中地理课森林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一课时)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