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最新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变化与分布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最新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1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和设计说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1、教材内容:

这一题目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围绕着“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本节内容共分2个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而第二节介绍的是“气温”,这一节课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它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降水”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今后在高中进一步学习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我所教班级学生属于全区尖子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了解了有关气温的知识,在加上第一章学习了等高线,有助于帮助理解等温线的判读。

不利因素:地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相对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地理兴趣和重视都不够。加之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这为教学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温线等。

2.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和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及年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1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了解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绘图能力,并体验学习的快乐。

2.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等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气温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并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1)气温的变化特点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

(1)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与绘制

(2)阅读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重难点的突破:

通过读图分析、启发探究、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等方式来突破重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本着教法为学法服务的宗旨,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现代教育原则,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播报成都未来两天的天气预报,引入---气温 播报成都未来两天的天气预报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合作交流进行新课

合作交流进行新课

合作交流进行新课

第一步:由小组长牵头检查学案上“基础知识”预习情况,并把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统计,我估计等温线判读第二点判断地形可能存在问题,提出疑问后,全班分析并解决。

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

一、气温

1、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单位、观测时间和表达方式属于了解内容,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学案即可掌握。

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通过①先让学生观察并读出图3.10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强调读气温值时使用直尺正确读数)。

②然后思考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怎样求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过渡)从学生当天的着装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自然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

二、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特点和阅读气温曲线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

我有两种预案

第一种预案: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基础较好,所以针对这两幅气温曲线图,小组合作先讨论遇到这类图,第一步:应该如何读图?第二步:如何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讨论完成后选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第二种预案:由于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气温曲线图,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第一步:按照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读图3.11、3.12并归纳出读图方法。

(一)气温的日变化

针对图3.11“气温日变化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下4个问题:

1、图上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及气温值。

(指导学生用直尺﹑三角板在书上的图上量。)

3、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什么?值是多少?

4、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之中,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怎样的?

(二)气温的年变化

针对图3.12“气温年变化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下4个问题:

1、图上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读出该图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及气温值。

(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

3、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什么?值是多少?

4、引导学生观察一年之中,该地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怎样的?

第二步:通过读图3.11和3.12,让学生分组讨论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这两种方案的取舍取决于学生课堂上的反映情况。

第三步:让学生完成课本55页课后活动2.关于这个活动,我增加了两个问题:(1)、判断该地位于

(北半球、南半球)(陆地、海洋),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大胆推测如果是南半球,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学生用铅笔在图3.15上画)

(过渡)这些气温曲线图3.11、3.12、3.15是怎么画出来的?

绘制气温曲线图:

是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完成课本54页课

后活动1,今年课本给出了气温曲线图的基本框架,大大降低了绘图难度:

1、老师对课本上绘图步骤进行简单解释,尤其针对第三步应强调先就相应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点处标上点。(可以在黑板上画个草图演示一下)

2、要求小组内个人单独完成后,选出小组内绘制最好的图,全班展示。3、在学生绘图过程中,老师全班巡视适当指导学生绘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气温的分布

引入: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引入等温线。

等温线模式图的判读:

1、由于在第一章讲解了“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所以先复习等高线的有关知识,完成右边这些问题。

2、出示等温线图,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引导学生看图,分析、讨论、抢答。我没有选用课本上图3.16是因为我认为图中判断低温还是高温中心,这个属于气温曲线中特殊区域,不便于给七年级学生讲解。

(过渡)在掌握了等温线模式图的读图方法后,把它运用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如何突破重难点呢?

1、针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先强调基本的读图方法,然后分组讨论从图中能读出哪些信息?

学生大都能发现以下四个信息:

如: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②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③图中A处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B处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

④图中A处有一封闭曲线,为低温中心。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设置了部分问题进行引导,降低了难度:

2、针对学生读到的第二个信息,提问:世界1月份、7月份气温是不是也是由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引入课后活动1,通过第一个活动,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个特点,进而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一个因素----纬度位置。

3、针对学生读到的第三个信息,提问:(1)、1月份和7月份、南半球和北半球等温线疏密有无差异?(2)、A、B两点气温值是多少?哪一个要高?在1月份和7月份有无变化?

引入课后活动2和3,在图中选取A、B两个点,让学生读出1月份和7月份A、B两个点的温度值,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二个特点,进而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二个因素----海陆位置。

4、针对学生读到的第四个信息,图中A处有一封闭曲线,为低温中心,提问: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入地形,

学生已经通过填写学案,知道了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所以直接让学生完成图3.18中的问题,计算山顶的气温?从这个可以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三个特点,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三个因素----地形。

5、归纳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课堂预案:图上所隐藏的其他信息,学生也许发现不了,所以此时第一步:让学生画出南、北半球0℃、10℃等温线,然后观察哪个半球的更平直些?由此得出第五个信息:

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由此发现第五个信息:

⑤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由北向南,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如何变化?这个结论有何作用?得出第六个信息:

⑥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第三步:通过图例观察温度最高和最低的洲,得出第七个信息:

⑦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第四步:通过观察五带中,热带、寒带分布区域,得出第八个信息:

⑧热带平均气温高于20℃;寒带低于-10℃,为后面学习气候类型中温度带的判断打下基础。

小组长检查组员预习情况并把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统计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学生完成“小组合作”中的第1小题,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去写。

学生抢答

学生小组讨论读图方法,选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案中“合作交流”中第二题

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气温值

学生小组讨论读图方法,选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55页课后活动2,并用铅笔在图3.15上画出南半球气温曲线的形状

学生绘图,有问题提问,画好后并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有关等高线和等温线的题

学生看图,分析、讨论、抢答

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看哪个组找到的最多,找到以后选代表回答,并完成学案中“小组合作”中第6题。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后活动1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后活动2和3

学生分析造成低温的原因并计算山顶的气温,请两个同学去黑板上算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挖掘图上所隐藏的信息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地图是地理课堂第二语言,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这四个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本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说、量、算等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用课后活动作为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进行方法、知识及能力的迁移并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最终实现思维的“迁移”。

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及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了层层深入的阶梯型的认识过程,突破了难点,学生沿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记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小组内可以互相抽背)

2、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小结。

学生记忆主要知识点 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要求学生认真、快速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 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 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日变化特点

2、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3、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气温的分布

1、阅读等温线图

2、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这样设计既反映了教学要点,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又使学生看起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说设计说明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其中有这样两条: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二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本课的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主体,教师借助图片,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

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最新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类热门:

多变的天气同步初一地理说课稿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同步初一地理说课稿

    以上《最新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变化与分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最新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变化与分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最新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变化与分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