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国学科吧(jsfw8.com)编辑了最新初一地理说课稿地形图的判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下面我就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法选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这样安排有利于把问题充分解决。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底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等地形形态。
(2)过程与方法: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三图,学生绘制等高线。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植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五种山地形态的关系。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
5、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操作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
二、说教法选用
1、“海拔和相对高度”。在原图上增加水深200米的某处,结合学生已学的数学有理数知识,讲解负海拔。这样就弥补了教材对海拔不完整的交代,又呼应了等深线概念。最后提问:为什么西藏人说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为4000多米,而我们却说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为8844.43米?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理念,也体现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等高线。绘完等高线后重叠成山地模型。用小刀削出一个断崖(经过两个断面,两个断面就是两条等高线),再绘制一张有陡崖的等高线地形图。这样直观展现陡崖处的等高线形态,更好的理解陡崖处等高线的形态特征。
三、说学法
读图分析,动手绘制等高线,对照山地模型和五种山地地形形态,比照素描图与相应的等高线形态,比较和归纳“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的特征,问题探究,讲练结合等。这些都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是自我破解难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有最高的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又有最低的吐鲁番盆地(-150)米,如何把这些高低起伏的地势、多样的地貌地势表现在这张地形图中呢?。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新
授
海
拔
和
相
对
高
度
(1)学生读图(课件出示课本图2.10海拔和相对高度,原图中增加水深200米的某处)
(2)教师讲解概念:乙处海拔,甲对于乙处的相对高度,丙处的负海拔。(水深)
(3)问题①凌云山的海拔为米;②凌云山相对于丙处的相对高度为米;③为什么西藏人说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4000多米,而我们却说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1)读图并绘制等高线:再绘制一张有陡崖的等高线。
(2)问题探究: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3)等高线上判读五种山地形态,比较和归纳出五种等高线形态的特征,尤其是“山谷和山脊”。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
四、小结与作业
本课的知识点,做基础训练上的部分题目。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初一地理说课稿地形图的判读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同类热门: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同步初一地理说课稿
海陆的变迁同步初一地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