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瑶族乡位于我县西北部,全乡仅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屋瑶族中心学校,学校距县城42公里。说起中心学校的“易妈妈”zz老师,淳朴的瑶乡人们无不交口称赞。
zz曾经有个幸福的家,丈夫z在大屋乡坛木村小教书,他认真负责、和蔼可亲,深受孩子们喜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3月17日,学校突然停电,唐老师打着手电奔向风雨中去查线路。不料悲剧发生,变压器漏电,41岁的唐老师当即触电身亡。当时,唐老师的儿子才11岁,女儿4岁,上面还有70多岁的老父老母……zz悲痛欲绝,晕倒在风雨中。
不久,在县教育局、人事局和财政局的帮助下,zz进入离家40里远的乡中学成为一名正式工人,挑起了学校“保育员”的重担,负责全校一、二年级60多个寄宿孩子的饮食起居,从此开始了 “妈妈老师”的生涯。
保育员事务琐屑而又繁多,但zz总是乐呵呵地当好孩子们的保姆。“每天清早6点半,我早早起来,帮助孩子们穿衣服,给女孩们梳头;7:50给孩子们分饭菜,招呼孩子们吃饭,8:20给孩子们洗碗,8:50开始为孩子们洗衣服、洗被单;12:50又安排孩子们吃中饭,17:00安排孩子们的晚餐,20:30开始,给孩子们倒水洗脸洗脚洗澡。”面对如此繁琐的工作,zz说很开心、很满足。
“一年级的孩子初次离娘住校的那段时间,晚上吵着要妈妈,我就抱着他们,给他们唱我们瑶家摇篮曲哄他们入睡;还有的孩子蹬被子,我就一次次给他们盖上。那些夜晚,我基本上整夜不合眼。” “易妈妈”很平淡的说起这些,因为每年新生住校,都有个把月的适应期,她习惯了。
为了方便照看孩子们,她要求学校把孩子们集中在一间大寝室,自己同孩子们一起睡。孩子们时常半夜起来解手,zz总是一趟趟地陪他们去厕所。孩子病了,她总是背着孩子去医院打针买药。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初次离家住校的那段时间,晚上吵着要妈妈,zz就抱着他们,给他们唱瑶家摇篮曲哄他们入睡;还有的孩子蹬被子,她就一次次给他们盖上。那些夜晚,zz基本上整夜不合眼。久而久之,孩子们都亲切的喊她“易妈妈”。
“今年3月16日深夜12点,一年级的小尹突然上吐下泻,我马上抱起他去乡医院 ,一路上孩子泄啊吐啊,弄得我一身,但我顾不得那么多了,只想快点找到医生治好孩子。” zz说起这事,很平静,因为10年来,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太多太多。连卫生院的老医生都说,“半夜敲门,不用看,就知道是‘易妈妈’背学生来了,一准又是又脏又臭的。因此,我每次都要给她准备一大盆热水,学生打针当儿,她就擦擦身上的秽物。”
2011年,勒马村五岁的小忠迎因为母亲智障,父亲在外打工,年迈的奶奶无力接送,只好跟着在中心学校读九年级的哥哥一起生活。“易妈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担当起照顾任务,让哥哥安心学习。小忠迎很“野”,经常是一身湿。“易妈妈”经常给小忠迎换洗衣服。为了御寒,易妈妈给小忠迎做了双布鞋;为了不让小忠迎下雨天弄湿鞋,给小忠迎买了深筒雨靴。小忠迎的家很贫寒,易妈妈连老家侄子穿过的都拿过来给小忠迎穿。
zz最操心的是冬天,这里地处深山坳,一年到头冻的时间比山外长。为了让孩子们别冻着,她白天要给几十个寄宿孩子的“火箱”撮火,让他们读书的时候手不冻脚不冷;晚上,还要给每张床放一个灌满热水的盐水瓶给孩子们暖床,让他们上床睡觉时被窝是热乎乎的。“累点还没事,就是冬天给孩子们洗衣服比较吃力。” zz告诉笔者,“山区学校条件艰苦,衣服只能用冷水洗,用手洗。整个冬天,我的双手都是肿起的。孩子们很懂事,他们课后看我洗衣服,手冻肿了,一个个争着用小嘴哈气,帮我暖手。”
曾今被zz保育过的,现正读高中的女孩小尹形象的告诉笔者:“‘易妈妈’10年来教会300多女孩梳头、扎小辫,她扎的瑶家小辫可好看了;‘易妈妈’洗的碗,一个个叠起来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还要高;‘易妈妈’洗过的衣服一件件挂起来可以绕全县一圈……”说起“易妈妈”的好,小女孩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了。
“我们的妈妈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受妈妈的影响,zz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教师职业,现在长沙一所学校教书。而正在读高三的女儿也表示,今年的高考志愿会填师范院校,因为她想毕业后像妈妈一样,做一个学生眼中的“妈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