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启示
52集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院反贪局长侯亮平查处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为线索,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一一六”事件为辅线,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抽丝剥茧,深入虎穴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最终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为民除害的故事。
作为一名基层的市场监管局监察室干部,我认为《人民的名义》绝不仅仅是一部反腐小说,还应该是广义的政治小说,是对中国目前政治生态的写照,在许多细节方面,应该说现实生活比小说更精彩。它对我们市场监管第一线的行政执法工作应该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首先,我们要明白,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予的,履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直接跟市场经营户打交道,特别是担负着市场准入和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的市场监管工作执法人员,如果手中的权利使用不当,或者用来以权谋私,像贪官赵德汉那样“收钱”办事,“请吃”办事,就有可能滑入腐败犯罪的泥潭,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我们的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手中掌握着人民给予的权利,如果不努力工作,恪尽职守,认为干工作是多做多错,错要担责,甚至认为已经到了提拔无望的年龄,干脆就像影片中的光明区区长孙连城那样,得过且过,不考虑为老百姓办实事,而是“看星星”,懒政怠政,同样会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这些都是市场监管工作中不能存在和零容忍的。都是腐败现象和“四风”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那么,作为一名市场监管干部,特别是党员和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弘扬正能量,始终站在反腐倡廉的第一线,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树立良好的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形象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这部警示教育片,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利用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励和反面剖析教育,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工作业务,用政策法规约束自己,规范市场行为。用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吾日三省吾已”,查找差距与不足,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纪律约束,才能抵御住社会上的各种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使我们的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市场监管和反腐倡廉“两个安全”。
其次要慎重利用权力,服务百姓遵章办事。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就应该为党干事,为人民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始终做到警钟常鸣,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勤政、廉政,一心为民,廉洁奉公。
再次要加强自律意识的培养,树立正气意识。
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拒腐防变,加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在市场监管的工作和现实生活中,诱惑太多,稍有不慎,就会思想滑坡,意识错位,行为出轨。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受身败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教训深刻。要拒绝腐败,抵御腐败,唯有加强自律,管住自己和家人。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树立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色,才能在工作和现实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要注重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市场监管工作任重道远,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同样任重道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首先必须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平时在工作中要注重“痕迹”管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之间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扯袖子,出出汗,红红脸,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干部职工开展谈心活动要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教育工作的持久性,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做到未雨绸缪。以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不能为”和“不敢为”的防范机制。“为”了就要被追责,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代价。要充分利用我们的“省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培养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风气和氛围,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纪委要严肃查处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在干部职工中形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人民的名义》播放的现实意义,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市场监管工作中,要认真吸取深刻的历史教训,远离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和陷阱,牢记前车之鉴,筑牢拒腐防变的围墙,以积极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市场监管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理念,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健康生活安全,树立我们良好的市场监管形象,做出我们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电视连续剧,食品安全,为人民服务,反贪局长,执法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