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成语故事读后感+考题自测
《成语故事》读后感
你若要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叫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那就是《成语故事》。 它的封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你翻开之后,就会被它彻底地吸引住。每一个题目的下面是成语的解释和出处,接下来是这个成语的故事,后面还有对这个成语的品读,告诉我们这个成语的发展历史及现在的寓意。有的故事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幽默生动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按图索骥》讲的是一个相马人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找好马,结果他竟然按照书上说的话,找到了一只爱跳的青蛙,让人觉得可笑极了!而笑过之后,我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成语的意思:比喻做事墨守成规。
而书里我觉得最精彩的还是《杯弓蛇影》,它讲述了一个人到朋友家去做客,喝酒时总感觉酒杯里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回到家里后,身体就不舒服,生了重病。朋友前去看他,他说他是因为感到喝的酒里有蛇才病了。朋友觉得奇怪,研究一番后,又把这个人请到自己家中,让他仍坐在原先的位置上,在酒杯里倒上了酒,结果发现酒杯里真有像蛇一样的影子在晃动。这时朋友把挂在墙上的弓取了下来,蛇影顿时没有了。这个人才恍然大悟,病一下子也好了。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不能妄下结论,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莫须有的麻烦。
《成语故事》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小故事,并且每一篇都非常精彩。除了成语故事外,还有成语品读。这些品读大都从现实生活出发,教会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一个人应有的品质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等等。例如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像井底的青蛙一样安于现状、孤陋寡闻,我们就永远无法领略世界的广阔与精彩。 总之,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它开阔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学识,使我从中受益良多。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喜欢它,并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知识。
“弄斧”必到“班门”
——读《班门弄斧》有感 今天,我在《成语故事》里看到了“班门弄斧”这个故事,可谓感慨良多。
“班门弄斧”多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然而就是这一句成语,曾使无数有才智的人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而我们现在的社会,确实需要一批敢于到“班门”去“弄斧”的有志者。 几千年来,“谦让”“含蓄”一直被看作是我们民族的美德而延存至今。于是,大部分人在这种“美德”的影响下,不是主动到社会上显现自己的才能,而是等着社会来发现自己,最终多半怀才不遇。这与我们当今突飞猛进的社会是多么地不相称啊!我们的社会需要人才,就要鼓励人才出来自我表现。到班门弄斧,让行家目睹自己的才能,是让社会发现自己的一条重要途径。
青年男低音歌唱家曹群已震惊世界歌坛。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以前他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几年前,他还不过是个普通的歌唱演员,屡次在国内大赛上名落孙山。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做了一件令国内声乐权威瞠目的举动:自费出国,自费参加世界声乐大赛并一举夺魁。 世界声乐大赛对于一个屡次落榜的人来说可谓是“班门”,他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敢在“班门”前挥舞自己的“斧头”。也许有人会说他“狂”。不错,他是到“班门”去了,并且“弄斧”了,但他“弄”得漂亮,“弄”得精彩。这样的勇士,在我们今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只有看到他们在成功的领奖台上昂首的神态,我们才能感觉到自己需要这种生命力。
的确,中国历史上曾出了个鲁班,“班门”便成了一个神圣又崇高的地方。难道,我们就不能有第二个“鲁班”、第三个“鲁班”?不能有无数超越于“鲁班”之上的新巨匠涌现出来?难道,一代一代的人就只能谦虚地拜倒于“班门”之下?我们谦虚了几千年,难道今后的几千年还要永远地谦虚下去?
该是我们去“弄斧”的时候了,社会总是要前进的,无论什么也阻挡不了它。让我们敢于做“班门弄斧”的有志者吧!
考题自测
1.《囫囵吞枣》提到的水果种类有( )。
A.1种 B.2种 C 3种
2.《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事情做错了,应该在( )改正。
A.稍后B.什么时候都可以C.及时
3.《大公无私》里的主人公是
4.《背水一战》讲的是
5.《名落孙山》中是乡试上榜的最后一名。
6.《负荆请罪》里的廉颇是
7.《卧薪尝胆》里的人物
8.《悬梁刺股》讲的是
9.下面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许静的朗诵非常精彩,令李老师从天而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不求甚解写出来的。
C.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学习中绝不轻言放弃。
10.下列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4月18日,扬州结束了没有火车的历史,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祖国各地。
B.新闻联播中,香港、澳门回归的报道,让爷爷无限感慨地说:“历经沧海桑田,它们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C.党和政府一直三令五申地减轻农民负担,最近又发文件要求全国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
1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淡淡的清香,带着一点似甜非甜的味儿,真叫我不知所措。
B.电子商城的一家柜台暗度陈仓,表面上卖鼠标、键盘,其中暗中出售盗版光碟,结果被人举报,被人找上门来了。
C.环湖自行车比赛快开始了,各国参赛运动员门庭若市地进场了。
D.端午节即将来临,商家将出类拔萃的粽子发展到了极致。
参考答案
1.B2.C
3.祁黄羊 4.韩信 5.孙山
6.战国 7.勾践 8.苏秦孙敬
9.C 10.B 11.B
篇二:班门弄斧的故事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篇三:作文议论文:班门弄斧
“弄斧”就要到“班门”
班门弄斧,人皆不以为然。认为区区本事,焉能在公认大人物面前耍弄“雕虫小技”。故视弄斧者为狂人。与班门弄斧同义语甚多,以“关公门前耍大刀”为著名。一部《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无名小辈”在关公门前使刀弄枪的不可胜数,最后一位,乃魏将庞德。虽然最终关公在“温酒斩华雄”之类的丰功伟业后平添了一条“擒于禁,斩庞德”的赫赫武功,但世人无不扼腕叹息,并无人因庞德“不自量力”而耻笑之。庞德惊世之举,毕竟未能动摇“班门”。“生姜还是老的辣”,“多年媳妇熬成婆”,传统习俗根深蒂固.依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
其实,“班门”的堡垒并非固若金汤,不可攻陷.在班门前弄斧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超人技巧。看过世界杯足球赛的人皆不会忘记,喀麦隆挥舞足球技术利斧,在“老师傅”阿根廷门前一次次挥斧成风,杀得阿队落荒而逃,败下阵去。球王马拉多纳见此情景也“心如刀绞”,望球兴叹,徒唤奈何!
由此看来,“弄斧”就要到“班门”。只要弄斧者舞得巧,照样为世人称赞。喀麦隆虽斗胆弄斧.却匠心独具,怎不令人拍案称绝!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千古名言即是对“班门”中“铁杆保皇派”的当头捧喝!如若不信,大洋彼岸一学生击败教授之美举足可验证。
据报载:在美国一次中学生数学会考中,某生五十题答对四十八题。但该生并未以此夸耀,而是潜心研究其中一题,经过多次计算、验证,证明标准答案有误。考试中心接到报告后,专门集中数学教授反复论证,最终不得不承认“我们脸红了”,并给数以万计的学生加分。这真是后生可畏,“弄斧”可敬!
如今,时事变迁,“班门弄斧”也须“古为今用”了。中国打开大门,面对西方眼花缭乱之科学技术,该如何是好?很简单。“师夷之长技”,奋庞德之余威,效喀麦隆之无畏,仿美中学生之创见,追而赶之,赶而超之,“弄斧”敢于到“班门”,知其不可而为之,历史车轮才会滚滚向前。
解析:这篇学生习作,打破思维定势,摒弃班门弄斧“不自量力”的传统诠释,提出“弄斧”偏要到“班门”乃勇于进取的崭新观念,落笔不凡。行文中,纵横捭阖,选取了庞德奋战关公,喀麦隆迎战阿根廷,美一中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当事例,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久经沙场的宿将,也有初出茅庐的后生,论据翔实、新鲜,富有时代感和表现力,显示了当今我国青年学生见识广、思维活的崭新风貌。语言简洁明快,议论切中肯綮,见解不落窠臼,确属观点新鲜立意高巧的上乘之作。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本 小议“班门弄斧”
从古至今,无论在字典里还是在人们口中,总认为“班门弄斧”就是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而容易受到众人的鄙薄和否定。显然,社会上对班门弄斧的人总是排斥的,但是为什么非要把弄斧者往坏处想呢?我认为,敢在鲁班面前弄斧的人,一定是个敢于向权威
挑战的人,其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陈景润曾偶然发现华罗庚数学著作里的错误,写信给华教授,华教授真诚地接受了批评并及时作了改正,并且因此发现了这颗数学新星,为陈景润日后辉煌成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说明,敢班门弄斧者绝非平庸之人,在“弄斧”中他既指正了高手的不足也对自己的新学之物作了一些肯定与修改。事实证明,一个人若想要有所提高,也只有到“班门”那儿弄斧,才能求得“真经”。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无名小辈”在关公门前使刀弄枪的数不胜数,最后一个乃是魏将庞德,他在关公风头最盛时请命出征,不时在关公面前使刀。其刀法令关公击节叫好,虽然最终关公在“温酒斩华雄”之类的丰功伟绩后添了一条擒于禁,斩庞德的赫赫武功,但世人从未耻笑庞德“不自量力”。可见,到班门去弄斧之人,是要有非凡的勇气的。自满者,不会去请教,因为他觉得没人可以去自己相比。自暴自弃者,亦不会去,因为他缺乏信心,太看轻自己,唯有自信且谦虚之人,才会去班门“献”艺。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颂扬吗?
英国人塞缪尔.约翰说过:“无愧于有理性的人生活,必须永远在进取中度过,”“弄斧”之人为求得真才实学敢于在班门面前“献”艺,这说明他们身上有一种不断探索开拓的精神。人类在发展中不断会发现新的奥秘,如果墨守成规,没有一种挑战精神,我们这个世界就不会进步。
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不少伟人是“班门弄斧”而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提倡“班门弄斧”,正是指要善于学习前人理论,而在此基础上,又敢于破除权威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种对待权威的态度是科学的、全面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权威不等于科学,权威的理论更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说木匠的祖师鲁班,他的手艺再高明,也不能和现代的科学工艺相比。我们又怎能总抱着“祖师”的牌子不放,不敢越雷池一步呢? 不敢“班门弄斧”,正是由于受权威的左右,失去了自我。不敢“班门弄斧”,就不能推陈出新,历史怎能向前发展,科学怎能更快的进步?
而“班门弄斧”,是不盲从、有主见的表现,是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的表现。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社会所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