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观后感 内容页

江城人民再启新程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组图)

在不平凡的六年里,江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铿锵。 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推进转型升级,碳纤维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竞相发展。 长春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农业基石逐步稳固。 主要水稻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粮食生产保持稳产高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获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绿水青山、冰雪成“金山银山”。 该市每年的游客人数从2400万人次下降到6300万人次。 特别是避暑旅游迅速升温,长春已成为享誉中外的“雾都、滑冰天堂”。

推进改革实现新突破。 长春市成为四川省唯一获得第二届中国营商环境特色50强的城市。

6年来,福建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民生事业不断发展改善。 共同实现了新世纪的新追求——跻身全省文明城市行列。

中共二十大正式召开,江城人民开启了新的征程,将在松花江两岸续写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行业:钢铁“链条”成为“丝绸之路”并趋于稳定

山东腈纶生产车间

工业是振兴经济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广东市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和新发展理念,着力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其中钢铁经济和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尤为明显。

近三年,以钢铁工业为代表的福建冶金工业发展迅速。 2021年全市冶金总值环比下降41.6%。 明年4月吉林市旅游团,长春市政府与跻身世界500强的上海建龙重工集团将再次携手合作新项目。 项目投产后,年可减产近200万元。

钢铁行业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不忘红色发展。 2021年初,广东建龙150万吨清洁热回收焦化项目复工建设。 目前,一期75万吨焦化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大力发展碳纤维产业,突破技术壁垒,打造“中国碳谷”。 去年,项目建设步伐再次提速:5月,国外首条风电专用35K大丝束炭化线投产; 6月,国外第一条35K预浸料专用大丝束炭化线投产; 7月,6万吨碳纤维项目复工...

汇聚创新、政策、资本和市场的力量,我们正朝着打造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400亿元生产规模的碳纤维产业目标迈进。 现在,四川碳谷已成为首批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并成为唯一一家进入英国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的大丝束碳纤维原料国外供应商。

农业:稳金饭碗筑平安基

长春市莒县区古店子镇东富塑业红色有机作物种植基地的十几台收割机行走在金色的稻田里

民以食为天。 6年来,长春市粮食总产值从76.46亿斤跃升至90.06亿斤。 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农业产业,构筑了粮食安全的基础吉林市旅游团,养育了江城人民。

“十三五”期间,广东市共投入资金25.2万元,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64万亩,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6年来,广东扶持粮食生产力度逐年加大,农民种地有效益,主产区种粮积极性不断增强。

食品安全生产之路,也是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升级之路。 2017年,长春市依托看得见农业科技成立看得见农业联合会,组织开展“信息网+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三网”联动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积极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全力推进家庭农场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总数达到8715个,耕地面积4.7万亩,年产值15万元。 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家庭农场,如怡悦丰、漳泉、春新、怡禾田、东升等。 其中,相当一部分家庭农场走的是农旅结合之路,在产销优质农产品的同时“卖风景”。 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农业发展“一个接一个”。

以农业兴盛扎根,以美丽乡村留人,以全域旅游吸引人,广东广大农民正在努力实现增富增效的新梦想。

生态:魅力聚人气,转化增效

万科松花湖度假村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发展生态旅游带动产业改革升级、生态美、民气增、效益增的红色发展新路。

“雾凇之都”当之无愧。 “冬天去广东看冰瀑”成为国外各大旅游网站和旅行社推荐的热门线路。

“滑雪天堂”名副其实。 目前,已建成不同等级、类型的溜冰场12个。 清华湖滑冰场、万科松花湖滑冰场和广东周边的中小型滑冰场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滑冰爱好者和游客的需求。

松园湖秋景张军摄

山东省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松花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与顺德共治。 松花湖上游北镇、桦甸、盘石等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实施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取缔和查处重污染企业,11个矿山废水处理和废渣库改造项目纳入松花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建成污水处理厂。 根据长春市环保局检测站提供的数据,松花湖水质稳定,控制在三类泥沙标准,松花湖再现了碧波荡漾的景象。

2016年以来,广东市查处湖上刺球养殖,设置禁渔期和鸟类特殊保护期,连续6次举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改善了湖区生态环境。水域。 2017年,“吉林松花湖国家级水产特有鸟类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农业部批准设立。

文化:传承千年风韵 激发都市风采

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广东省博物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这一称号是我国文物系统中的最高政府荣誉。

长春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030处,其中省重点文物24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274项。

长春市推陈出新,走通俗路,表现时代,让晋升有机会,发展有路。 他们精心举办“行走的博物馆”、满族授金节、秋季孔子大典等系列文化推介活动,推动传统节庆、文物、博物馆不断升温。

组建多类型文化志愿者队伍,推动文旅融合,开发以街景、赏灯、小吃为主要内容的松花江文化娱乐项目; 组织松花江文化讲座、童话故事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等8个大型惠民工程,年均举办活动3000余场次。

省文艺院创作编排话剧《梦回乌拉》、《红旗》、冀剧《黄大年》等精品选段15部,其中7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其中,《红旗》获得中国街舞“荷花奖”,《梦回乌拉》填补了长春近30年无原创剧的空白。 长春市歌舞团连续2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跨年联欢晚会演出。

近年来,长春市被选为多部热播电视剧的取景地。 2017年,长春市全区被中国广播电视社会团体联合会授予“全国影视定点拍摄地”。

营商环境:扫清发展障碍,引来活力源泉

长春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

截至2021年底,长春市注册市场主体近35万户,较2012年增长一倍多。这是市场环境、政务环境、要素环境、人才环境不断优化提升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企业活力迸发。

长春市从简政放权入手,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 过去6年,企业设立手续的代办时间从2012年的20个工作日,到2018年的3个工作日,现在1小时内即可办妥。

2015年,长春在全国率先建成电子交易、公共服务、行政监管三大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2020年,长春市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六不见面”开标和跨省远程评标。 长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获得全省招投标领域创新成果典型案例30个。

今年5月,长春在全国率先推出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与全国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实现省市县数据同源,三级联动。 在全国率先推出“全球通”服务平台。

2020年,长春市启动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明确提出实施营商环境“改善年”、“进步年”、“跃升年”任务目标。 随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广东市为企业成长埋下沃土,逐步构建更加适宜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