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斌
1.什么是智慧城市? 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1.什么是智慧城市?
自“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相继对其进行了界定和研究。 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 智慧城市可以说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中心和代表。
2)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共同推动城市智慧运营。
3)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 其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改进和提高,最终意味着人类拥有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镇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体现。 智慧城市将成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城市提升的新引擎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可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城市更高的发展水平。 的想法和创新精神。
2.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
1)智能感知。 全面感知城市运行各方面信息是智能化的基础。 遍布城市社会、经济和日常基础设施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将形成物联网,全面测量、监控和分析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 ,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全面感知。
2)全面整合。 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互联网与城市各子系统网络的全面融合,最大程度地对城市运行信息进行充分集成、互通、挖掘和利用,提供智能化基础设施。
3)协同运作。 基于智慧基础设施,城市政府、社会各界企业、家庭和个人可以通过系统的参与和感知,实现有机、协调的城市运行,从而最大化城市运行效率。
4)智能经济。 智慧发展模式在聚焦和服务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的基础上,要求城市经济围绕智慧发展建设更多相关产业,发展相应的技术和经济,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智慧化。
3、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1)各国纷纷启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在发达国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新兴国家也在努力一步打造最高端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且不说美国和欧洲,就连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非洲、南美洲等地都致力于大规模发展智能电网下的可再生能源,不断推出涉及电动汽车的项目。 节能建筑、节能建筑等高端低碳环保基础设施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已达三四百个。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量巨大。 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仅美国、欧洲、日本的智能电网建设就需要累计投资100万亿日元(约合6万亿元人民币)。美国博斯公司预测,投资到2030年,全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将至少增加到41万亿美元(约合254万亿元人民币)。由于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甚至很多人都难以预测确切的规模。
2)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不同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但不同国家的建设目的、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 我们来看看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美国:培育新兴产业
美国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培育新兴产业。 美国政府计划向每个家庭免费发放智能电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解决电力系统老化的问题。
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发展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 基于智能电表基础设施,最终目标是培育更多新兴业务。 正如美国互联网平台结构完善后很快诞生了谷歌等互联网服务巨头一样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美国也希望充分挖掘智能电表的作用,在能源领域创造无数新商机。
欧洲:节能减排
欧盟计划在2013年后制定后京都议定书框架协议,加强应对气候问题,并提出2020年实现所??谓“2020年20/20/20”长期战略目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020年,与1990年相比,天然气排放量减少20%,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增加20%,节能20%。
为了实现这三个20%的目标,欧盟在各大城市推行了竞争模式。 各大城市纷纷推出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最有效的示范项目将得到欧洲各国大力支持推广。
韩国:基础设施出口
韩国的目的是“基础设施出口”。 人口较少的韩国一直在寻求各种工业出口机会。 备受关注的“济州岛计划”由韩国企业主导,计划将整个岛屿打造成智慧城市。 目的是向海外推广建设模式并承接建设项目。 建成后,济州岛智慧城的主要功能也将是面向海外市场的展示窗口。
日本:四大主题
面对全球正在启动的庞大智慧城市建设市场,日本认为,如果不尽快发展,将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输给欧美企业。 为此,日本启动了许多涉及广泛领域的建设项目。 议题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智能家居”、“节能环保”等广泛领域。
3)启示
2013年1月和8月,住建部公布了两批193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掀起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智慧城市相关展会、论坛纷纷涌现。 事实上,在住建部启动试点工作之前,工信部已于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试点(浙江省、常州市、扬州市),主要针对电信运营商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相关技术研发、无线通信、运营服务等工作。
虽然都被称为智慧城市,但住建部和工信部的侧重点不同。 工信部聚焦信息化视角,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及以智慧城市为载体的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陆。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每年有1500万人从农村涌入城市,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个北京规模的城市的需求。 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正从城镇化角度切入,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运营,定位为实施新型城镇化。 主要目的是解决涌入城镇居民的就业和住房问题。
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镇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体现。 3月16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全国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物质和信息资源。 利用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美国培育新兴产业、欧洲节能减排、日本多元化发展等,都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启示。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从解决住房问题出发,延伸到其他领域,从而带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同时,毫无疑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量巨大,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我们还应该参考韩国的“输出”做法,加强对国际上已建成或在建智慧城市的宣传,从而像中国高铁一样,努力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的建设模式,开放拓展更多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2、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 如何构建它?
1、智慧城市要解决哪些问题?
当前智慧城市主要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视频监控、GPS、移动终端等传感设备,通过交换共享、数据挖掘等信息系统功能、主动推送、智能分析,实现民生服务均等化。 目标是企业发展便捷、创新、有力,城市管理敏捷高效,政府决策及时准确。
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而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运行管理模式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引导,在历史分析、现状改善、未来规划的基础上营造良性环境。 。 发展机制,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敏捷反应的信息环境,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动力,同时支撑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及时准确的政府决策实现目标。
1)提高城镇化质量,治疗“城市病”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过去,我国城镇化走的是高资源消耗、高环境影响的发展道路,与之相伴的是结构性资源稀缺和环境破坏。 再加上我国独特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大量人口聚集在黑河至腾冲线以东。 这就加剧了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严重。
这些问题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很难有效解决。 当前,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和实践如何创新地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手段,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定位、城市功能培育等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城市结构调整和城市形象特色塑造等。 对于我国来说,如何通过智能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妥善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后,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信息化日益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因此,智慧城市的出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信息应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它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形成的新型城市形态。 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社会条件下治疗“城市病”的必然选择。
2)聚集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带动产业发展,特别是软件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 的原因。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领域广泛。 长期来看,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城市安防、智慧环保、智慧建筑等许多重点领域将在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增长。 、智能应用等
以软件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集成商、运营商、互联网公司、高端服务器、存储、终端厂商、数据中心服务企业、数据智能分析、数据安全和管理企业都可能从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受益。
由于智慧城市不是通过单一技术和设备实现的,其整体建设将是多种最新科研成果的综合体现,将带动大量人群,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产业拉动大,以及许多就业机会。 、产业发展综合效益良好。 对于宏观经济来说,积极稳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促进产业链升级,为大量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提供“用武之地”。
当前,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不少城市将智慧城市视为城市下一步发展的新名片和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 北京、上海、广东、南京、武汉等省市相继掀起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希望通过智慧城市的打造,带动物联网、软件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从而拉动当地经济。
对于城市产业升级发展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助于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的“落地”。 也将为全国各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 例如,解决城市安全、城市污染监测等问题,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既需要智能硬件产品,也需要集成软件技术。 在此背景下,智慧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发挥重大作用。
实践证明,未来城市发展必须拥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资本将向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家转移。 但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支柱产业仍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智慧城市,将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推动自主研发与产业化有机衔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通过引入智能技术,还可以在行业基础上建立虚拟和物理的创新协作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银行、智慧医院等,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协作机制。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管理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民生保障
“治大国如烹小菜”。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共安全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受到威胁的概率不断增加。 流动人口激增带来的社会保障和治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将倒逼政府对城市的公共管理从目前的粗放式向高效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服务升级。 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将成为这场城市管理变革的有力推动者。
智慧城市可以综合支撑城市公众、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服务提供和业务协作,具体体现在人才培训、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 可以促进企业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善,促进企业业务发展,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效果; 为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带来便利,如智慧交通方便出行、智慧医疗方便就医康复、智慧教育方便学习、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提高便利性和居住的舒适度,特别是各种智能应用的融合将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利用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革城市管理模式、创新智慧管理方式,对于实现城市现代化至关重要。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 在信息化方面,势在必行。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民生为导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管理体系建设,集可视化、无线通信、卫星定位、视频智能识别等智能技术融入道路基础设施、城市构件巡检、城市设施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将质变城市管理的传统管理方式,进而提升城市功能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快速改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改善。 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新思路。
众所周知,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为核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但由于身份限制和信息获取障碍,我国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和使用尚未充分公开和整合。 一方面,居民无法充分获得所需的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也无法充分了解居民所享受的服务信息并对公共服务供给做出合理调整。
因此,通过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如建设远程医疗、教育服务系统,让偏远地区的人们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优质资源,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地区教育、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城市公共服务。 服务均等化。
2、目前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进行智慧城市规划。 现行规划文件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际操作”、“重信息化、轻业务”等问题。 业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在基础设施、商业模式、信息环境等多方面持续互动。 如果继续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路,智慧城市将是空谈。
1)智慧城市建设“太仓促”
目前,各省市都急于完成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学术界和咨询界也急于争取合作项目,导致深入研究和建设相对薄弱。智慧城市分析。 在智慧城市建设目的、阶段性目标、建设路径、实施策略等方面,大多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没有充分结合我国发展形势、城市发展定位等现状,缺乏针对性。实用且有据可查的指导方法。
2)智慧城市建设“重信息轻业务”
当前各地出台的智慧城市规划尚未脱离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传统思路。 他们仍然依托重点信息化项目来阐述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企业运营,企业运营支撑信息化运营。 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信息化建设,更是城市各构成要素的充分融合和调动,打造一个充满创新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的动态有机体。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是智慧城市? 还有什么? 该怎么办? 怎么做(谁来指导、谁来主导、阶段性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立体的、有机的、不断完善的动态。 在既定规划期限内,从建设时间、建设阶段、建设主体三个维度,逐层细化到具体建设者和建设内容,最终划分出多项建设任务。
1)明确总体协调部门
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定期对上级领导、中层干部、实施技术人员、相关接口部门进行培训,增强对国内外智慧城市情况、解决方案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了解。 同时借助外脑,通过专业第三方咨询机构提供的专业指导、分析评估、技术交流、技术支持等服务,就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建设达成统一思路。内容、实施方案等,确保后续机制完善和业务梳理、项目建设和运营顺利执行。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流程。 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运行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架构(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应用层)、监督管理机制(工作流程、检查制度、考核机制等) .); 二是资金政策,完善适应实际的智慧城市资金投入和管理方式,实现集中统一、高效低成本的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符合国家要求和实际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任务。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各方积极参与。 首先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框架和路径,以便组织协调后续规划建设工作,并能够向第三方咨询思路清晰的问题。 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向各级领导、各部门明确灌输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各项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中枢神经的作用。
2)明确划分施工阶段
根据信息化与业务融合程度的不同,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可以根据不同领域的发展特点,划分出多个建设内容。
首先,信息技术支撑业务运营,替代人工。 例如,支持公文处理、会议活动(视频会议)、监督考核、档案管理、信息公开、在线服务等业务的协同办公平台。
二是信息化促进业务优化。 例如,实体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以智慧交通为例,包括停车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业务运营优化以及基于信息引导的管理机制创新等基础环境建设。 通过基础设施规划、运营管理模式优化、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引领和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三是信息化引领业务创新。 例如,以电子商务为纽带,连接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和市场,建立高效、快速的市场发展模式和响应机制,提高产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以物流、电商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
3)合理安排施工单位
根据智慧城市建设范围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类建设模式,并可细分不同的建设主体:
统筹建设:光纤、宽带、地下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协同办公平台等大部分部门信息化工程均由信息化部门牵头。 建造。
多部门共建:对于城市应急响应、城市运行管理、政府智能决策、市民服务等涉及多部门业务的领域,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项目立项、业务运营等整个建设过程。排序、需求分析、项目执行。
行业内自主主导建设:如果某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其他部门在信息资源共享、接口等方面支持,该项目将由该部门自主主导,如提供出行信息、行车指导等等等。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旅行管理系统,要求运输部门通过各方的合作来构建它。
一个部门的独立建设:某个部门建立了一个单个信息系统,以支持其自己的独立业务运营或改善管理层,例如林业局的偏远森林火灾警告,统计局的各种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以及运输部门的统计分析软件交通模拟。 和决策系统等
4)建筑时间的科学规划
时间和上述因素的有机组合创建了一个施工计划,也就是说,谁将协调和协调,谁将带头并参与,以及在什么时候根据施工阶段分解哪些施工任务。 智能城市的建设范围很广,许多建筑实体和参与部门。 它是一个多项目的多路并行三维项目。 在某个时候,将有不同的施工模型,即在统一组织的协调和监督下,不同的领导单位进行了不同的项目。
总而言之,开始建造智能城市并不等于完成计划报告,也不是几个信息化项目的积累。 它是一个由四个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协调部,建筑阶段,施工主题和施工时间。 它应该基于从上到下的施工对象的原理,从粗糙到罚款的施工范围,以及从低到高的建筑阶段,智能城市的组成元素逐层完善,并分类为不同的建筑路径和不同的建筑项目。 在组织,管理,协调和监督的领导下,我们将继续创建一个具有完整基础架构,有效的业务运营和敏捷信息响应的智能城市环境。